最近混入了發燒友的群體

本人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原作者及出處,謝謝。

起源

為了滿足家人唱K的愛好,元旦我去買一臺卡拉OK機。通過閒魚聯繫,去了本地一位老哥家裡。測試後發現機器有一個聲道有雜音,沒買成。但這大哥的設備堆滿了客廳,他覺得我也挺懂,請我喝茶聊了一個鐘頭。從他那裡得知,天津有一個音響發燒友群體,他是其中一員。從此以後,我便加入了這個群體。

最近混入了發燒友的群體

這群熱愛生活的人

這個群體裡大多是接近退休的人,一般年齡在50至70歲不等。我35歲,是這個群體中最年輕的人了。

這群發燒友每週都會聚會,大家坐一起搓一頓。我每週都參與。漸漸的,我發現這群體有一些特點:

1.接地氣的精緻。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人,大家都知道他挺精緻,好的,這個群體裡全都是這種人。這種精緻是骨子裡的。吃飯,每次都去到特別便宜,且特好吃的飯店,這種飯店對我們這種外地來定居的人來說,是根本找不到的。每次吃一大桌子硬菜,還有啤酒白酒,每個人平均都不到50元,嚇尿了。有的人聚餐帶著自己別緻的xxx材料燒製的酒杯,有的人帶著自己亮晶晶的煙盒,有的人先叫服務員上一盤白糖,上來菜沾著吃……每週一次聚會,雷打不動。總之,他們的生活中充滿著精緻,非常注意生活的細節,卻接地氣,不裝逼。

2.有一定經濟實力,有閒餘時間。

在外人眼裡,發燒友都是特別有錢的人。接觸了這個群體以後,我發現這些人總體來說有一定經濟實力,但是暫時沒有發現鉅富。群體裡一個我認為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老哥,邀請我去他家玩。到了之後發現一套房子裡滿滿全都是音響設備,都快邁不開腳了。後來知道,這一套帶躍層的房子,就是為了放音響設備才買的,平時也就招待發燒友聚會,從不拿來住。而且這房子裡的音響設備,是賣掉另一套房子,換出來點兒“零花錢”才買的。這算這群體裡條件比較好的了。群體裡的人,孩子也都成家立業了,也不少賺錢,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時間,選擇了這種與設備在一起,與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玩的生活方式。

3.實在又講規矩。

這個群體裡,見不到阿諛逢迎,高不可攀,跪舔等一系列讓人不爽的態度。大家都在做真實的自己。這種感覺讓我非常的迷戀與沉醉,能很放鬆,很開心。拿吃飯結賬這件事來說,我以前經歷的飯局,一般是有人請客的,到時候得裝一裝搶著付款。就算是實行AA制,大家也都帶點兒尷尬,還得多給點兒。但這個群體的每場飯局,是徹底的AA制,徹底到精確到每1塊錢。每次結賬都不是整數,自己帶的酒也都會折價摺進去公攤。我是真的很喜歡這種方式,讓人非常的放鬆,沒有壓力,不欠人情,一清二白。這個群體中的人都遵循著這種做事方式。

4.熱情好客。

我家小時候能不受限制的玩遊戲機和看漫畫,所以每天放學都能接待一堆小朋友。我覺得自己算是個好客的人。長大後接觸到社會,尤其接觸到教師這個行業,我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好客的。有的人不喜歡別人去自己家裡,我所在的職業尤甚。找到了發燒友群體,我發現好客的人聚在一起了。每次聚會完,他們都會到某個人家裡去玩,去聽器材,去聊天。大家都是很熱情的招待客人的,非常希望到自己家裡去玩,就像我小時候招呼小朋友一樣。

5.組織管理比較嚴格。

第一次見那個賣卡拉OK機的大哥,跟他說以後有聚會叫我一聲。過了2個月才招呼我參加聚會。第一次聚會喝多了點兒,說了很多掏心的話,有點兒激動。我當時用旁光一掃,旁邊幾位大哥悄悄商量:拉他入群!後來我才加入了這個群體。我感覺這個群體的管理比較嚴格,只有世界觀、性格、玩的品味符合他們的要求了,才能加入。其實他們這麼做我完全理解。平時在朋友圈發點兒發燒的玩物,沒幾個人能理解,有真不懂的,有過來酸的,有批評不好好工作的,甚至有懷疑你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的。反正是奇怪的評論佔了大多數,能真心贊同的沒幾個。這群發燒友這麼多年應該沒少忍受這種感受吧。

6.有情懷,不隨波逐流。

這麼多年來我覺得自己和那些趕潮流,不停地買最新最貴的設備,看最新的電影,聽最新的歌,玩最新的遊戲的玩家不一樣。就算我買了最高級的硬件,也會去玩玩FC模擬器,聽聽張學友的老歌。我發現這個群體裡的人都和我差不多。他們有的家裡有幾十萬的設備,聽來聽去還是那幾張自己最喜歡的唱片,對新的不感冒。這好像是潮男與發燒友的差別吧。有個玩家家裡擺滿了設備,一堆落地箱之間竟然被我發現一隻東方牌大喇叭,他說是買來聽第四套廣播體操的,特有老味。這逼格,估計潮男搞不定。

感悟

和這群大我一輩的發燒友玩了一陣子,隨便寫下這些文字。自己是個玩家,小時候千方百計的玩,讓自己爽,長大了以後我沒羨慕過別人。我曾經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是什麼。遇見這群人之後,我覺得自己挺羨慕他們的生活的。如果自己老了,退休了,我希望能買一套大房子,裡面放滿自己喜歡的玩具,有空就過去玩。而且一高興就隨時能淘一顆高檔鏡頭玩玩,不心疼。

能只顧自己開心,不care別人怎麼看,不正是一種富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