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婚姻,不要踩這3個坑

就在今天,雷佳音妻子翟煦飛在微博上發了一張溫馨的家庭照片。

這一張圖片的配文是:暴雨天拉家帶口的搬新家,一個沒少。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在回應闢謠雷佳音與佟麗婭親密互動的出軌緋聞。

沒瓜可吃,就此散去。

在此,我也湊個熱鬧,說說婚內出軌那些事。

原因有千千萬,各有各的差別,但這3個坑要避開。

好的婚姻,不要踩這3個坑

01

三觀不合

三觀一致,是婚姻長久的春藥

夏蟲不可語冰。三觀不合,無法理解對方,啥都是雞同鴨講,所以不能結婚。

但現實是,靈魂伴侶是萬里挑一的,在這世上走一遭,一輩子的時間裡,遇見的人有幾個是靈魂相似、格調相同、趣味相投?

就像李宗盛有首歌唱的到: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好多人,終其一生,也不見得能遇見惺惺相惜的那一個。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結婚而已。

也難怪,到了一定年齡,回頭看看,覺得自己嫁錯了對象、娶錯了對象。也有的,婚後才遇到了“真愛”。

騰訊問卷曾做過近7萬人的有效調查,發現90後出軌概率是38.3%,80後出軌的概率是49.9%,70後出軌概率是63.7%,60後出軌概率是68.6%。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

年齡越大,出軌的概率越大。

三觀不合,只是生活在一起,不是一起生活。

和三觀不同的人結婚,有時候是埋了一顆炸彈,不知哪一天會爆炸。

好的婚姻,不要踩這3個坑

02

成長不同頻

人生就是長途跋涉,婚姻就是路上找個伴兒。

那麼問題來了,走著走著,有的人就不走了,或者是肉身在走,卻把靈魂落在後面了。

而另一方呢,一直堅持往前走,越走越遠。

看嘛,說好的地久天長,說好的白首不分離,中途掉鏈子了。

可悲的是,落在後面的還不自知,不願意改變自己。對方堅持在路上,不斷地修行,不斷地改變,視野開闊了,格局變大了,路子也寬了。

紅杏出牆,總是長得最快的一支、開得最豔的一朵。

相反地,你的世界你不懂,我還要和你一條道走到頭?

有人做過分析,根據收入對出軌行為的影響,收入越高的人越容易出軌。

這說明,出軌和社會地位密切相關。如果夫妻兩個收入差距拉大,出軌的概率是不是會更大一些?

穩定,要麼是兩個都不進步、都不成長,原地踏步,要麼是齊步走,拼盡全力跟上。


03

人性使然

如果脫離道德等因素,性是人類的本能。

心理學裡面,有個“柯立芝效應”:

在被測試的每一種哺乳類動物身上都有體現——雄性動物會對單一雌性動物厭倦,引入新的異性,他們才表現得更高亢、持久。

歷史學家伊麗莎白·阿伯特,曾在作品裡記錄了古往今來的婚外戀,好多歷史上留過名的人,在生活中同樣劈腿出軌,有許多很狗血的故事。

《愛、慾望、出軌的哲學》一書蒐集了很多哲學大師的情慾主張,最終提出:

無論哪一社會階層,何種教育程度,無論當時流行何種道德、宗教或法律規範,總會有人出軌,人類史就是一部出軌史。

此外,什麼性生活不和諧、什麼婆媳關係,什麼收入影響,都是壓碎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大抵算不上關鍵因素。

好的婚姻,不要踩這3個坑

04

婚姻的真相

美國有一個真人測試節目,專門測試伴侶的忠誠度。讓我們遺憾的是,沒有人能逃過這種測試,所有人都會出軌。

對這個問題,中國性社會學之父潘綏銘從2000年開始,每5年一次進行的全國範圍隨機抽樣調查。

在接受《人物》記者採訪時,潘綏銘教授說:

“最意外的是中國的婚外戀,無論男女,比例都在上升。尤其妻子的婚外戀,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中國大約每3個丈夫和每7.5個妻子中,就有一個曾經出軌。”

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愛人一旦出軌,要不要原諒呢?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不是非此即彼,生活是個多稜鏡,不止一個面。

不原諒?

那就離婚。但成本太高,財產要分割,房子要一人一半,最讓人放心不下的,是孩子。

孩子,以前是愛情的結晶,現在成為犧牲品。

即使有礦,也不能彌補孩子的愛。他們的世界,從此下雪。

那就原諒吧。

塗磊說:

參雜了出軌的戀愛,就像餿了的米飯一樣,表面上看沒有甚麼區分,實在已經難以下嚥。

原諒了,但日子不會和以前一樣有聲有色,初心已變,多了一些芥蒂。

真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但是,有一個現象不得不說,婚外情,成功者有幾人?大多數人最後以失敗告終,還不是雞飛蛋打,只落下一地雞毛。這足以讓我們警醒。

情感專家的藥有很多,最終治癒,還是要靠自己。

最後,有幾點防雷的原則:

第一,寧可晚婚

做好充分的準備,晚一點沒關係,萬一找到真愛呢。閃婚最不可取。

第二,讓自己更優秀。

再忙也要對自己狠一點,再累也要逼自己一把,不要再相信“我養你”那些鬼話,把自己活成一支隊伍,敵他千軍萬馬,再大的風浪也不可怕。

第三,敬畏每一天。

出軌是本能,但忠誠是前提。

婚姻就是契約,既然承諾,就要一諾千金。

記得曾經的海誓山盟,惦著著曾經的卿卿我我,有敬畏心、責任心,多念緊箍咒,多約束自己,社交場合守住底線,劃清邊界。

因為你我不再是一個人,背後是一個家庭。

願,我們每個人都不辜負自己,更不要忘了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