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看看清朝入主中原後,那些紛紛以“小中華”自居的周邊屬國

一起來看看清朝入主中原後,那些紛紛以“小中華”自居的周邊屬國

由於我國曆史上的王朝在東亞地區始終是一個強大的力量,保證了東亞地區的相對穩定和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並使東亞地區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是世界文明最發達的地方。因而許多國家受到我國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東亞地區的中華文化圈。而由於清朝入主中原後,周邊國家認為華夏正統傳承已斷,因而紛紛以“小中華”自居。例如朝鮮,越南以及日本。

一起來看看清朝入主中原後,那些紛紛以“小中華”自居的周邊屬國

一、朝鮮王朝

朝鮮王朝接受華夏文明甚早。朝鮮王朝《宣祖實錄》稱:“我國自箕子受封之後,歷代皆視為內服,漢時置四郡,唐增置扶余郡。至於大明,以八道郡縣,皆隸於遼東,衣冠文物,一從華制,委國王御寶以治事”。朝鮮王朝徐居正作《東國通鑑》,稱“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國,故曰詩書禮樂之邦,仁義之國也,而箕子始之,豈不信哉”。高麗仁宗曾下詔,要求國民“景行華夏之法,切禁丹狄之俗”。不過,朝鮮少有僭稱中華者,而以“小中華”自居。朝鮮王朝《成宗實錄》稱:“吾東方自箕子以來,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風,女有貞正之俗,史稱小中華”。

到1644年,清軍入關後,朝鮮的儒者們認為中原的中華文明隨著明朝一起滅亡了。“中華文明之最優等生的朝鮮理當成為正統中華文明的繼承者”和“朝鮮應當去完成中華的作用”是這種思想在朝鮮的開端。朝鮮王朝認為朝鮮是東方的禮儀之邦、君子之國、隱士王國,中華文化的承繼與發揚者。在非正式場合下有時依然使用明崇禎年號,稱清帝為“虜王”。不過現在的朝鮮半島可不想再稱小中華,連漢城都為了去漢化而改成了首爾。

一起來看看清朝入主中原後,那些紛紛以“小中華”自居的周邊屬國

二、越南王朝

清朝入主中原後,此時統治越南的是阮朝政權,他們也認為自己繼承了中華文明,有在東南亞傳播中華文明的責任。如19世紀時,安南阮世祖復國,驅逐歐洲人,自稱“中國之於外夷,治以不治”、“先王經理天下,夏不雜夷,此誠杜漸防微之意也。紅毛人狡而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可聽其居留”。

阮朝統治時期,文化發展蓬勃,當時士大夫自詡為中國文化的繼承者,認為越南是“華”非“夷”。如李文馥在其著作《閩行詩話夷辨》裡描述越南文化狀況:“以言乎治法,則本之二帝三王;以言乎道統,則本之六經四書。家孔孟而戶程朱,其學也;源左國而流班馬,其文也;詩賦則昭明文選,而以李杜為依歸;字畫則周禮六書,而以鍾王為楷式。賓賢取士,漢唐之科目也;博帶峩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舉之,其大也如是,而謂之夷,則吾不知其何如為華也?”

在1945年越南脫離法國殖民統治後,越南棄用漢字。越南開始注重本土化、同時也積極現代化,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逐漸沒落。

一起來看看清朝入主中原後,那些紛紛以“小中華”自居的周邊屬國

三、日本

日本很早就存在小中華思想。大和國以東海中國自居,對日本群島上尚未統治地區族群稱為夷。奈良時代藤原廣嗣上表日本天皇稱:“北狄蝦夷,西戎隼(隼人)俗,狼性易亂,野心難馴。往古已來,中國有聖則後服,朝堂有變則先叛”。此類將日本自稱為中國、華夏,如“通中國於是始矣”、“華夏載佇”,“新羅不事中國”等等,不勝枚舉。日本一方面承認存在於中國的華夷天下的秩序之中,而在日本領土範圍內也存在小範圍的華夷秩序。漢朝、宋朝和明朝時候的倭王都明確受到過中國的冊封。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日本認為中國發生華夷變態,大名德川光國聲稱,日本才是中華文明的唯一有資格的繼承者。山鹿素行亦在《中朝事實》中認為日本才配稱“中朝”、“中華”、“中國”,而稱中國為“外朝”。山鹿認為中國多次受夷狄佔領而失去文明,而且自古以來多次因為叛逆篡弒而改朝換代,不像日本有延續二百萬年不易的皇統。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天皇下令國史局總裁,稱:“其速正君臣名分之誼,明華夷內外之辨,以扶植天下之綱常”。

不過在明治維新後,“脫亞入歐”一度在日本興起,一方面不願認清朝為中華而貶稱為“支那”,一方面以“中國”自居者也日漸減少。日本的社會主流注重西化及現代化,中國文化遂逐漸被冷落。

雖然近代後這幾個國家在發展中逐漸脫離中華文化的影響,但是現在在這些國家中依然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