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馨在質量管理方面的九大功績

作者為什麼開始搞質量管理?

1939年3月從東京帝國大學工學系應用化學專業畢業,從事過設計、建築、工廠管理、研究等項工作。1947年回到東京大學,開始搞實驗遇到困難:數據混亂,難以得出結論。1948年開始學習統計方法。1949年聽說日本科學技術聯盟(日科技聯)有統計法的文獻,便前往索取,被日科技聯的小柳賢一邀請開始擔當指導老師,走上了質量管理這條路。認為有助於日本產業的復興,便一本正經地搞了起來。

石川馨認為:正確應用質量管理—能夠糾正日本企業、社會不良習慣—能夠提高企業素質—進行經營思想革命

石川馨在質量管理方面的九大功績

一、質量管理大會以及發表各公司實例:

1951.9第一次質量管理大會(紀念第一次戴明獎授獎的質量管理大會)

1952 處科長與職能人員管理大會

1962 工段長、班組長大會和消費者大會

1963 最高經營者質量管理大會

【(質量管理易老師)啟發:分層次的質量管理大會,形成展示交流學習平臺】

二、質量月活動:

每年的11月。1960開始;質量管理標誌、旗幟、質量月題目、質量月小冊子、講演會等例行活動。

【(質量管理易老師)啟發:大張旗鼓的質量文化宣傳,幫助質量管理氛圍養成、意識塑造】。

中國的質量月從1978年開始每年9月。


石川馨在質量管理方面的九大功績

三、《質量管理》雜誌:1950年日科技聯開始發行

《現場與質量管理》雜誌(後改名為FQC,即現場質量管理):1962年4月開始,日科技聯開始發行,面向現場。同時開始搞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具有質量管理小組機關報的性質,作用:1、促進質量管理小組發展。2、使現場人員養成了閱讀、學習的習慣。

認為:沒有這兩個雜誌,日本的質量管理也不會有今天。要想推進質量管理,通過這種雜誌不斷進行情報交換和相互啟發是很重要的。

【(質量管理易老師)啟發:選擇合適媒體,幫助對現場員工進行信息交流、培訓啟發、習慣養成】

四、質量管理小組活動:

1950年代開始,現場負責人教育,在現場開始“工作現場質量管理研討會”的現場活動。

1962年4月,《現場與質量管理》雜誌創刊的同時,開始了“質量管理小組”活動。

石川馨一開始認為:“不是漢字國民,不是受過佛教、儒教影響的國民,大概難以適用。但最近,許多國家都大體搞得很成功,所以我也稍微改變了認識”。

【(質量管理易老師)解釋:石川馨認為漢字是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很難學習,所以使用漢字的國家都比較重視教育,而且很勤勞。搞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恰好需要這兩點。】


石川馨在質量管理方面的九大功績


五、戴明獎:

紀念1950年來日本做了非常著名講課的戴明博士的功績,以其講義版稅為基金在日科技聯內設立的。包括戴明本獎和戴明實施獎等。本獎原則上授予為統計質量管理的理論、普及啟蒙做出貢獻的個人。實施獎有很多種,授予在本年度統計質量管理搞得好的公司。

【石川馨語錄“我們是為了推進質量管理,為了提高企業素質而接受審查,不是為了獲得獎勵而接受審查。”】

六、試行各種行業的質量管理:

石川馨在質量管理方面,接觸了化學、礦山冶金、機械、電氣、電子、纖維、造船、食品、建築等幾乎所有行業,少品種大批量生產和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都搞過。最近我還搞了金融、流通、運輸、服務等行業的質量管理。不論什麼行業,質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完全相同的。【石川馨語錄“所謂質量管理,就是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七、抽樣研究會:

在一些行業,因為抽樣方法、測定分析方法不好,測得的質量管理基本數據有問題,很多數據不可信。因此寫了一本合理抽樣的書,同時在日科技聯於1952年成立了“工礦業抽樣研究會”,實現了很多抽樣方法、測定分析方法的合理化,以此為基礎制訂了一系列日本工業標準,進而以日本工業標準為基礎制定國際標準。

【石川馨語錄“質量管理是依靠事實、數據進行的管理。”】

八、同日本工業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關係:

同日本工業標準的關係:1、將工礦業抽樣研究會的成果變成日本工業標準。2、對有關質量管理各種專業委員會予以協助。3、1956年在日本標準協會成立了“標準化合理委員會”,對日本工業標準的各種產品標準的合理化改善。認為由於產品標準不好,造成“質量分析進行得不充分,所以質量特性欠缺,代用特性不足,質量水平低,沒有充分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石川馨語錄:不能以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為目標來實行質量管理。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要參考,但必須越過這些標準,以消費者的需要和所要求的質量為目標實行質量管理】

同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關係:1969年成立為ISO的日本國內部會員,1977年成為ISO的日本國內部會長,1981年成為ISO執行委員會成員。

九、石川馨同海外的來往:

1950年接待戴明先生來日本。1954年接到朱蘭訪日。1958年1-4月隨日本生產率總部質量管理研究團作為副團長訪美。對30多個國家進行了有關質量管理和工業標準化的訪問。

起初是吸收海外的優點到日本。1958年訪美時開始指導美國的落後企業。1965年後,一直向海外宣傳日本質量管理的做法,宣傳日本質量管理搞得好,讓大家放心購買“日本貨”。

1980年5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播放了“為什麼日本能辦到,而美國辦不到”的介紹日本質量管理的專題節目後,日本海內外開始形成了日本的全公司性質量管理熱,特別是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熱。

【石川馨語錄:“戰後日本從海外引進了各種各樣的管理技術。但是,經過消化變為日本式,在實踐中取得成功,並且作為新產品廣泛出口到海外的管理技術,大概只有質量管理。”】


石川馨在質量管理方面的九大功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