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動手徹查!李迅雷:實體沒戲,都去玩虛的

昨日,多家媒體披露,央行深圳中支下發通知,自查房抵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情況。該通知要求自查今年以來新發放的房抵經營貸(含借款人為企業或個人),包括貸前、貸中、貸後等情況。

而昨日早間,央行剛剛公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最新報價結果顯示,1年期LPR報3.85%,較上一次下降20個bp,創去年8月改革以來最大單次降幅;5年期以上品種報4.65%,較上一次下降10個bp。

深圳房價暴漲!

最近深圳的樓市火到不行,深圳千萬豪宅被秒光的新聞不斷刷屏!還有“百萬喝茶費”、“500萬以下的房子基本賣沒了”……等等新聞層出不窮,這輪地產行情被稱為“疫情景氣”。

不少投資者也調侃深圳成了cf經濟示範區。

有業內人士透露,近期深圳房價大漲的主要原因是,企業主全款買了房之後,可以用來做抵押低息貸款。而這一套利模式與地方政府頒佈的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項目實施辦法”有關。

一方面,疫情之下國家鼓勵銀行向中小微企業減免利率放水,提供的利率大概是基準利率的一半;另一方面,深圳是先行示範區,分到的資源最多,同時是傳統的炒房地,因此結合來看,企業全款買房然後再質押給銀行,等於現金流沒有受到很大影響的同時,還多了一套房。

這種做法引發了廣泛的輿論關注,週末一篇《深圳正在做空自己》的稿件遭瘋狂轉發,實體經濟不濟的情況下,深圳房價迭創新高,在北京、上海三年房價降低15%的大背景下,深圳卻像個獨行俠。

疫情讓泡沫更剛性?

到底誰在購買深圳的房子?《中國基金報》報道稱,這與給予中小微企業貼息貸款有關。報道稱,因為疫情,一系列小微企業紓困措施出臺,讓大部分銀行放寬抵押貸、經營貸等貸款項目,部分購房者藉此也找到了新的加槓桿機會。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此表示,這些年來,所有的創新幾乎都是圍繞房地產展開的,雖然序曲都是高大上,最後落腳點都在地上。突然發現,今年股市和樓市或許會很繁榮,3月份A股開戶人數約等於去年一季度。實體沒戲,都去玩虛的。

財經專欄作家齊俊傑則表示,深圳這個口子堵不上,上海,北京,廣州,杭州這些地方也都會這麼幹,錢現在已經到銀行了,如果不加緊樓市調控,控制資金流向,就必然會出現上面說的這個現象。在其看來,這個事已經迫在眉睫,不趕緊把這個漏洞補上,後果會非常嚴重,再有幾個月,企業就都涼透了,到時候再有仙丹妙藥也緩不過來了。

李迅雷表示,疫情期間,防控經濟風險被放在首位,樓市的穩定,是地方政府、開發商、金融機構和房子業主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結論是,疫情讓泡沫更剛性。至於泡沫會否最終破滅,答案是:肯定的,但非理性繁榮的延續時間則是不確定的。

地產股尚無表現

好在由於高層定調過於堅持,雖然深圳、杭州見證爆炒,但反映在二級市場上,不少地產的業績表現並不出色,地產股也沒有出現超額溢價。

以一線地產龍頭萬科為例,其股價自3月下旬觸底後,反彈一段時間後,便陷入了震盪期間,市場似乎仍在選擇方向。因為,從政策來看,尚未鬆動的政策為行業界定了上限;而從實體反彈來看,房地產行業數據的回暖超預期又為其界定了下限。

可以看出,房市進入了非常膠著的期間。有業內評論稱,如果這種深圳的“示範效應”再不糾正,炒房潮屆時恐怕會席捲北上廣。週末,我們看到了深圳住建部的回覆,不過言語仍然模稜兩可,意在打擦邊球。如今,央行出手,示範意義極強。

爆炒或許得歇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