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何以成为理财香饽饽?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一个结合固定收益与选择权组合形式的产品即“存款+期权”。其收益分为存款产生的固定收益、承担一定风险基础上所连接标的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的浮动收益。这意味着结构性存款既可以满足一定的保本理财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的几率获得更高收益。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分析称,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按照“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组合,并根据两个部分的占比可分为三类:最低收益保证型,本金保证型和部分本金保证型。所以结构性存款也不是都保本的,部分只能保证部分本金,但是相应的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也高。根据预期收益的类型,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预期收益型”、“单向鲨鱼鳍”等产品。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末境内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合计高达8.36万亿元,同比增长45.08%。其中,国有四大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81万亿元,同比增长38.84%;加上交通银行、国开行和邮储银行在内的全国性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32.66%;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5.35万亿元,同比涨幅53.17%。不难发现,中小银行发力是此番结构性存款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合计已经占到其整体境内存款中的逾7.3%,其境内存款合计为72.97万亿元。结构性存款为何今年以来大热?专家分析认为,银行理财主要分为保本的表内业务和不保本的表外业务,后者本质上是“代客理财”。过去银行出于声誉和获客的考虑,在表外理财的实际运作中会采用资金池的方式,通过期限错配实现刚兑。然而以破刚兑、禁止资金池和期限错配、净值转型为核心的资管新规即将落地,表外理财将难以为继,再加上市场利率化情况下货币基金等产品对银行存款的分流,一些替代性的银行产品被推出,结构性存款就是其中具有“金融创新”积极意义的一种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