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待生病,真相很扎心!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久?

如果你有空,那麼就全身心的陪陪孩子,他很期待!

孩子期待生病,真相很扎心!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久?

我期待生病,期待父母的陪伴

今天看到一個學生的作文。標題是《我渴望生病》。看到標題時,我的心有所觸動。順著孩子的文字,我發現,孩子是多麼的孤獨,多麼的需要陪伴。

在文章裡,孩子這樣寫道:

我常常請媽媽幫我看語文功課,請爸爸幫我看數學功課。一開始爸爸媽媽都很耐心的給我指導,我感覺特別的開心和幸福。可是後來,爸爸媽媽說,“工作太忙,沒有多餘的時間陪我了。”

我大膽地問,“週末可以嗎?”

父親說:“週末可能要出差。”

母親說:“不一定。”

再後來,父母直接給我找了家教,再再後來,他們還給我報了全託班,讓我週末也在那裡度過。可是,我很想在自己家裡,和父母一起度過。

這次我病了,爸爸放下了工作來陪我,媽媽也請了假,他們一刻不離的陪在我身邊。好久好久他們沒有這樣呵護過我了,好久好久他們沒聽我說過這麼多話了。突然我哭了,“原來這是生病才有的待遇啊。”

······

可是,當我病漸漸好轉,一切又迴歸到從前,我去全託班,他們各自上班。只有晚上回家睡覺的時候才能和他們碰面,簡單的打個招呼,有時連他們的蹤影都沒有。此刻我多麼期待我能再次生病,這樣爸爸媽媽又會來到我的身邊,陪伴著我······

看到這篇作文,心裡特別有感觸。讓當母親的我也忍不住開始反思。是的,在這個追求精英的時代裡,我們害怕落後,被淘汰。我們也害怕孩子會被社會淘汰,期待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忘了,不管多麼優秀的人,最怕的就是孤獨。

而我們卻在本該陪伴孩子的歲月裡,放棄了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時光,並以我是為了讓你獲得更好而作為理由,而讓陪孩子的時間一點點消磨。

孩子期待生病,真相很扎心!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久?

一生很長,可陪伴卻很短

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活一百歲,那麼我們在世上的日子就是100乘以365,就是36500天,如果我們24歲有孩子,我們只剩下27740天,那麼也就只有27740天陪孩子。可是我們並不能每天都陪著孩子——

當孩子三歲時,他開啟了人生的第一步上幼兒園,每天8個小時在幼兒園,而你每天可能8到10小時在公司,一天24小時,除卻白天8小時,晚上休息的八小時,還剩6小時陪著孩子。但是我們並不能確保這6小時都在陪伴孩子;

6歲時,孩子上小學了,這時候孩子會有興趣班,和我們一起的時間就越來越少;

12歲,孩子開始了中學,每天的時間不是在上學就是在培訓班培訓,孩子與我們相處的時間更近一步的少了······

18歲時,孩子離開了家,踏入了大學的行列,離我們更加的遠,而陪伴,變得更加的難得······

再後來,孩子結婚,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我們還能陪伴孩子多久?

在愛情裡有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面對父母與孩子,卻是陪伴才是最深沉的愛。因為在我們生命的長河中,陪伴總是在不斷的缺席。

孩子期待生病,真相很扎心!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久?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楊瀾說讓她難忘的一個場景,就是在她兒子一歲多的時候,因出差離開了兒子5天回家時的情景。那時候她發現兒子臉上的表情特別非常有層次,首先是把臉轉過去,然後憋了半天之後才委屈得哭出了聲,楊瀾看到這個情景,自己的眼淚也跟著流了出來。而就這個豐富的表情,重重地定格在楊瀾的心裡。

不僅僅是楊瀾,我想所有的母親看到孩子那委屈哭泣的樣子,都會有很深的觸動。有人說,我這麼拼,這麼忙當然沒時間陪孩子了。雖然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能給他帶來暫時的喜悅,

可是在孩子的世界裡,這些都不足以你陪著他帶給她的幸福感強。

記得看過一個電視,兩個小朋友,一個家境貧寒父母在身邊,一個家境殷實,父母卻很少出現。家境貧寒的孩子常常羨慕家境殷實的孩子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好看的衣服,可是最後他才發現,家境殷實的孩子是如此的孤獨,沒有安全感。他感受到自己有父母陪伴的幸福,還有父母在身邊時的那種歡悅,這種被重視被愛護的幸福感,是另一個孩子無法體會的。

所以說要讓愛包圍著孩子,我們需要給孩子“陪伴”這個貴重的禮物。

孩子期待生病,真相很扎心!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久?

有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很多父母都說,我很贊成陪伴,所以我也常常抽時間來陪伴孩子。可是有的父母的所謂的陪伴便是,自己玩手機,任由孩子自娛自樂。

記得《爸爸去哪兒》有一期裡,劉燁有時和孩子坐著,卻只自顧自的玩手機,對孩子的兒子諾一隻是簡單敷衍。後來諾一竟然說,“爸爸我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讓你陪我聊會兒天……”

其實,這是我們誤解了陪伴孩子的意義。其實陪伴≠陪同,陪伴≠看護。可是大多數的父母都理解錯了。

《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中數據表明,很多父母在實際陪伴孩子的時候,並沒有全情投入。 有47.6%的家長會一邊陪孩子一邊做家務,38.4%的家長會常看“看朋友圈和刷微博”,49%的家長在陪伴的時候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而是選擇旁觀或忙自己的事,從而讓所謂的陪伴,變成了陪同。也就是人們說的“形式陪伴”。

孩子期待生病,真相很扎心!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久?

可對孩子真正的陪伴,需要有質量的陪伴。也就是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度過那段時光。

那父母該怎麼做?

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共同遊戲。

參與孩子的遊戲,能發現孩子的更多潛能,同時也能體驗孩子的樂趣,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助於與孩子更深層次的交流。同時在與孩子游戲時,還能增進與孩子的情感,減少孩子對父母威嚴的恐懼,讓孩子能大膽的在父母面前表達觀點。

比如,在閒暇時與孩子下下象棋,陪孩子畫畫,與孩子一起唱唱兒歌,背背古詩,在與孩子互動的同時,你會發現,原來孩子的世界那麼廣,那麼不可思議。

其次,在孩子與自己聊天時,要積極回應,不能敷衍。

孩子總是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然後他會把這些奇思妙想說給身邊可信的人,一般都是父母。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敷衍孩子,也不要拒絕,而是跟著孩子的話語去想象,這時你會和孩子走到他的世界裡,更深層次的瞭解他,從而與孩子“共情”,減少與孩子之間的隔閡。

記得小時候,我喜歡看家裡養的鴨子。每次下大雨的時候,鴨子們總是會在水裡面嘎嘎大叫,然後互相嬉戲,於是我就告訴我的嬸嬸們,說我看到鴨子在歡笑,我看到它們的眼睛在笑,一直在笑。可是當我說完,嬸嬸他們並沒有去觀察鴨子的行為,而是很生氣地說,“你又不是鴨子,別傻不拉幾的。”從此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和他們說過我的想法。

所以在面對孩子向你說出自己想法時,你一定要說,“真的嗎?我看看,哇,我也感覺到了,我還感覺到····”同時要鼓勵孩子,“我為什麼沒發現,還是你機靈,發現了這些有趣的東西,以後多向你學習哦。”這樣孩子不但在未來願意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想法,更願意是你陪著他一起發現,這樣對孩子未來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尊重孩子的獨處時刻,如當孩子專注於自己手裡的東西或者遊戲時,不要打擾,靜靜地觀察

很多父母總是習慣打斷孩子,其實這很不科學,不利於孩子專注性的培養。比如孩子在觀察一個東西,在拆解一個玩具,這個時候,他是在探索自己未知領域的東西,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這個行為,做到不打擾,靜觀察。並在孩子向你求助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伸出援助之手即可。

比如,孩子在觀察螞蟻搬家時,他一定好奇螞蟻為什麼這麼有序的把東西搬過來,又是什麼讓它們找得到歸途?他可能會靜靜地呆在那裡看上幾個小時甚至一天,這個時候,我們也靜靜地陪他,當孩子看累了覺得無趣時,他會問你“為什麼螞蟻要搬家?為什麼他們能來來回回的找得到路,如果走到特別遠的地方,他們還能回家嗎?”這個時候,你才能打斷他,告訴他。

孩子期待生病,真相很扎心!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久?

後記

:一生很漫長長,一生也很短,願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我們少些理由,對孩子多一些陪伴,讓他們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裡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