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雪中的人間世

《人間世》第二季,依舊是口碑與收視率齊飛,我很喜歡本季的最後一集——暴風雪。編導將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比喻成突然遭遇變故的家庭,這場雪打亂了他們的生活節奏,但除了冒雪前行,別無他法。

故事中的主人公商學蘭,剛剛退休,被查出患有盆骨惡性腫瘤,需要截肢。之前的32年,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在張羅。截肢之前,她教老公燒菜,她踩了三天的縫紉機,把今年一家人過冬的三條被子趕了出來,最後,她想到了自己,用剩餘的布料做了七個坐墊,兩個靠墊,和一個布兜;主人公黃健,胃癌晚期,做了全胃切除手術後所有的治療手段對他來說都是於事無補,並且也不再適合他當下的身體狀況。醫生建議,安寧治療。但他老婆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其實,他心裡其實都清楚。

山川來往處,生死別離愁。

就像這一集的副標題一樣,很多關於生死的抉擇發生時,人應該怎樣去面對?

暴風雪中的人間世

堅持還是放棄

我想起前段時間在瑞士安樂死而引發關注的臺灣老人傅達仁,在那段公開的視頻中,傅達仁情緒很好,跟親人們告別,然後在親人的包圍中平靜地離開,他的兒子傅俊豪明顯一直在強忍悲痛,又不得不目睹父親就這樣在眼前告別。

暴風雪中的人間世

傅達仁和家人在一起

後來,傅俊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其實父親2017年就曾經去瑞士想進行安樂死,當時他和家人其實是找了各種藉口,求父親回到了臺灣,

“那個時候,我們很自私,只想讓爸爸可以陪我們久一點。”

畢竟,知道他還活著、還在那裡,就是一個無法替代的念想,捨不得放他離開。

生死大事,人之常情,不管是誰,面臨這種事情都會猶豫甚至怯懦。

傅俊豪說,他們也曾鼓勵父親要堅持,要配合治療,直到一次目睹了父親被疾病治療的痛苦,他才開始正視父親想要解脫的願望,他意識到,像父親那種非常要自己尊嚴的人,如果剩下時間只能躺在床上,或許是一種更大的折磨。

《人間世》中拍攝的醫生,在會診時也會反思以往的案例:有的癌症晚期病人做了大手術,之後的兩個多月一步都沒下過床,還因併發症而帶來痛苦,很快便去世了。

患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再進行激進的治療究竟值不值得?多留一段時間,還是考慮病人生命的質量?

即將離開的人,和留下的人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美國醫生阿圖·葛文德曾在著作《最好的告別》中,將這種矛盾揭示得更為明顯,說這就是親情兩端之人的互相博弈。

對於垂危的病人而言,他們想要自主權,而對於他們的家人而言,要的是安全。

很少有子女會想“這是家人想要的,需要的嗎?”他們更多是從自己的角度想問題,“把家人放在這個地方,接受最好的治療,我心裡會安慰一些。”

暴風雪中的人間世

人們明白很多道理,知道所愛的人是在受罪,理智卻怎麼也戰勝不了想多留他一些時間的情感。要生存的長度還是生存的質量,是一對不可平衡的話題,或許子女必須要給自己一份“我做了我能做的一切”的自我寬慰,才有勇氣面對親人終將逝去的結局。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人間真實。

有些事,對留下的人更重要

《人間世》第五集的主人公閆宏微,一個樂觀的大學老師,30歲在上海有房有娃,如果不是這場病,她應該是許多人心中的“人生贏家”。被確診為乳腺癌之後,她依舊樂觀,給“癌細胞”洗腦:

你們要是真聰明,就別長這麼快,我完蛋了,你們都得完蛋。

試過國內所有的化療藥,無效;去美國頂級的安德森醫學中心治療,無效;去香港購買靶向藥物,無效;但看她和醫生的對話,旁觀者都覺得絕望。

一次次失敗的結局,她無奈卻並沒有喪失希望,看節目時她還跟正常人無異,我也覺得這麼一個樂觀的人,命運不會虧待她,千迴百轉,總有辦法。

她走了。

當天看到這條消息,不免變得壓抑,總有一些人,他們什麼事都沒有做錯,但命運就是會開這樣的玩笑。就像好多人不敢看《人間世》,說看了心情沉重,但是這部片子的一大意義,就是有勇氣揭開“生與死”這個在中國禁忌的話題。

故事中黃健的妻子,最終聽取了醫生的建議,不增加丈夫的痛苦,只給他支持性的治療和陪伴。

他們到了離家比較近的醫院,丈夫在她的陪伴中安詳地離開,她告訴了丈夫之前的主治醫生,醫生回覆了很長的信息,其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

“你們還是會想他,像風吹過八千里,不問歸期。

願你們在思念之餘,一切安好,繼續承擔好自己的責任。”

暴風雪中的人間世

當逝去的人隨風而去,故事如何結尾,留下的人比離開的人更為艱難,教人面對死亡和麵對生活是同樣重要的事情。

暴風雪終將結束,經歷過的人們,可能不會記得,自己是怎麼挺過來的,他們甚至都不確定,暴風雪是不是真的結束了。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當他們穿過暴風雪後,就不是之前的那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