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太狂熱!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有想象那麼強大

近期,美國疫情的風暴中心—紐約,流出一段的視頻,在國內引發刷屏式的傳播:

民間太狂熱!工信部部長:

紐約州州長科莫在談到防疫物資時表示,我們需要口罩,中國製造的;我們需要防護服,中國製造的;我們需要防護面罩,中國製造的;我們需要呼吸機,還是中國製造的......怎麼會這樣?

不僅僅是紐約,在疫情肆虐之下,全球大部分國家的防疫物資都一定程度地依賴中國製造,這讓部分國人直接產生了一種狂熱的"錯覺":

歐美都不行了,關鍵時期還是中國最強大,自信心開始無限膨脹。

但我想說的是,這或許只是一種虛假的、狂熱的"錯覺",中國製造業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強大。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此前說:

"中國製造"不像我們想象那麼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製造業還沒有升級,但製造業者卻已開始撤離。

苗圩"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還處於第三梯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中國要成為製造強國至少還要再努力30年。

作為主管制造業的中央大員,苗圩的觀點基本上代表了國家認知。

而在全球疫情爆發的當下,許多人狂熱地認為,中國製造業拯救世界,中國製造業全球最強大。對此,苗圩認為,不管是從歷史經驗還是現實情況來看,這都是脫離實際的一種觀點。

中國製造:中低端無敵,高端無力

不可否認,在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製造能力,中國的確是全球最強的。

而,眾所周知,口罩與防護服的生產原理、技術圖紙、生產工序,都是全公開的信息,只要有完成的製造車間便可以依葫蘆畫瓢,轉產口罩。

國內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中國石化、富士康、比亞迪、格力電器等中國製造業巨頭,主動請纓,改造車間生產線,大力轉產口罩和防護服。

民間太狂熱!工信部部長:

短短不到30天,中國口罩的日產能就從3千萬達到了2億隻,比亞迪更是一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

民間太狂熱!工信部部長:

巴菲特點贊比亞迪口罩

截至目前,中國出口的口罩已經達到了30多億隻,呼吸機也達到了1.4萬臺,還有非常多的其他醫療物資。

得益於成熟而龐大的產業鏈基礎,中國製造,顯然在防疫物資領域是全球最牛的。但冷靜思考,口罩、防護服終究是屬於附加值非常低,科技含量也不高的產品。

在中低端製造領域,中國無疑是全球最強的玩家,但在高端領域的創新、生產能力,與西方國家的差距仍非常大。

當中國大規模生產口罩、防護服的同時,歐美的企業則大力投入資源生產呼吸機、非常高級的生命支持設備ECMO。

例如,英國企業戴森,在英國首相約翰遜下令輔助製造呼吸機之後,僅用了10天,就設計、生產了15000臺全新的呼吸機"Covent"。

民間太狂熱!工信部部長:

而目前全球採購中國的呼吸機,只是因為只有中國能夠大批量生產呼吸機。

中國900多家呼吸機廠家,事實上能夠達到歐盟標準的只有8-9家。中國的呼吸機在整個世界的呼吸機市場裡面只能算是三流產品。

而更高端的ECMO設備,中國仍無法獨立自主生產,目前擁有的400臺ECMO,全部來自於進口。

中國製造,遠沒有你想象得那麼強大

國家高層也非常冷靜地明白當前中國製造在全球所處的位置,工信部部長苗圩說,全球製造業已基本形成四級梯隊發展格局:

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第二梯隊是高端製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

第三梯隊是中低端製造領域,主要是一些新興國家,包括中國;

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包括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國。

以最高精尖的航天領域為例,一直是世界製造業強國,爭相發展的重要領域。

2020年3月16日,中國長征七號運載發射衛星任務失敗,這是我國今年來的第一次失敗。

民間太狂熱!工信部部長:

但時隔24天之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執行運載印尼通信衛星任務,也未能正確進入軌道,導致火箭和衛星雙雙損毀。

可以說,兩次失敗相隔這麼短的時間,這在中國航天發展史上是極為少見的。

而同時期,美國的一家民營航空公司:SpaceX研發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力高達63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26.7噸,且實現了火箭助推器的自主返回,極大程度上降低了火箭發射所消耗的費用。

反觀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長征5號,最大運載能力僅僅只有25噸左右,僅僅只能一次性使用。

中國神州飛船設計總師曾表示,在航天領域,中國與美國的差距至少存在10年的差距,而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頂尖的科學技術上,在高端材料上都差距最為明顯。

在航天領域的高端材料中,尤其以芯片最為關鍵。據臺媒報道稱,中國火箭1個月內2次發射失敗,主要原因或是缺少美國芯片。

一個10000億級市場,被"卡住脖子"

芯片,一直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它不僅僅是電子產業的基石,更是一個具有國家級戰略意義的重大產業。

但中國的芯片產業起步較晚,尤其是在高端產品上對國外依賴較大。

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1189億元,但其中自給率僅為15.41%,高達9500億元的集成電路依賴於進口。

民間太狂熱!工信部部長:

同時,中國在集成電路產業鏈仍處於低端,產業結構特點為"小設計-小製造-大封測",在高端芯片的設計能力薄弱。

在"去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一旦高端芯片被"卡住脖子",是非常危險的。

以2019年的"日韓貿易摩擦"為例,2019年7月1日,日本宣佈,加強對韓國的出口管制,禁止日本企業通過第三國向韓國出口氟聚酰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3種芯片製造材料。

一棍子打在了韓國的七寸上,被死死地卡住脖子。一時間,韓國半導體行業沒這些材料,什麼都生產不出來。

要知道,2018年韓國的芯片出口金額高達3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3000億元),瞬間被日本打趴下。

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芯片更是成了科技製造的重中之重,而全亞洲最有能力佔領這個市場的除了日本,就是韓國。

工信部長苗圩曾總結過,全球科技實力有5個級別:

第一級,核心,美國。

第二級,發達,英國,德國,法國,日本。

第三級,登堂入室,芬蘭、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韓國等中等發達國家。

第四級,在大門口,中國,印度,墨西哥,南非等發展中國家。

第五級,落後,其餘發展中貧窮國家都在此列。

當前,在對中國製造業自信的同時,應該更加冷靜、理性的認清現實,戒驕戒躁,埋頭苦幹,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