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的小人國,瞭解一下

最近是春節假期,小編一邊工作,一邊看書碼字,有時候偷閒刷一下老電影。昨天刷到史密斯的《黑衣人》系列,看到了關在櫃子裡的小人兒。

聊齋志異中的小人國,瞭解一下

恰巧當天又讀了《聊齋志異》中的一個小短篇“宅妖”,裡面也有小人兒的故事。不由得讓小編想起了世界著名的《格列佛遊記》。

這本書是喬納森·斯威夫特1726年出版的一部長篇遊記體諷刺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而且這部小說還被改編成了電影,搬上了大熒幕。

聊齋志異中的小人國,瞭解一下

說到喬納森·斯威夫特,他是和蒲松齡是同時代的小說家。蒲松齡大他27歲,都生活在17世紀末18世紀。他們用不同的文筆,在地球兩端筆耕。

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是長篇小說,而蒲松齡寫的是短篇小說集。但是巧合的是,跨越如此遙遠的距離,兩個作者卻不約而同的為我們描寫了“小人國”的故事。

喬納森·斯威夫特成就了《格列佛遊記》,而蒲松齡只是在《聊齋志異》中寫了一篇兩百餘字的“宅妖”。

在這裡插個小話題,喬納森·斯威夫特的另一部著作叫做《一個桶的故事》,這又讓小編想起了今年賈樟柯導演拍的微電影《一個桶》。

聊齋志異中的小人國,瞭解一下

雖然這部微電影只是一部廣告片,不過仍然引得不少觀眾淚目。那顆“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慈母心,肯定讓不少人想到了家鄉的味道。

下面回到正題,我們接著說“小人國”的故事。關於《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故事,大家應該很熟悉,小編不再贅述。

但是關於蒲大爺寫的“宅妖”,小編敢說,絕大多數人都是不知道的,先為大家描述故事的梗概。

其實這篇“宅妖”寫了兩個小故事,第一個故事寫了長山縣李大司寇侄子家的異事。

說是李公子家裡經常有妖異之事出觀。

一次,李公子見廳上有條長板凳,呈肉紅色,非常細潤。一摸,板凳隨手彎曲,和肉一樣軟。不多時,那東西四腿動了起來,漸漸地隱入牆壁中。

又有一次,李公子見牆壁上豎著一根白色細長的木杖,非常光滑乾淨。他走近用手一摸,木杖便軟綿綿地倒下,像蛇一樣彎曲地鑽向牆內,一會兒也看不見了。

這是寫傢俱、器物成精的故事。

第二個故事才是“小人國”的故事,而且時間寫的很精確:康熙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78年。

有一個叫王俊升的書生在李公子家教書。一日黃昏時候,剛點上燈,王生斜依在床上小憩。忽然看見一個小人,長三寸多,從門外進來,稍微打了個轉就又出去了。

過了一會兒,小人拿了兩隻小凳來,放在屋正中,那兩個小凳就像小孩用高梁秸杆做的玩具小凳一樣。

又過了一會兒,另外兩個小人抬了一口棺材進來,大概四寸多長,放在兩隻小凳上。

緊接著又見一女子帶領幾個丫鬟傭人進來,女子身穿孝服,腰扎麻繩,頭裹白布,用袖子捂著嘴啼哭,聲音就好像蒼蠅叫一般。

王生偷看很長時間,覺得十分驚異,不由得大叫出聲。當人們聽到喊叫聲急忙跑來看時,屋裡的小人全都不見了。

在這裡,蒲大爺為我們描述了一場“小人國”的葬禮,似乎和我們正常人辦喪事是一樣的。

這兩個小故事只是純描述,蒲大爺並未加以寓意和批語。而且仔細琢磨也並不能從中獲得什麼教育意義,似乎並不能與《格列佛遊記》在思想上拼高低。

但是,我們卻能從中看出,其實在想象力方面,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樣豐富的。大家都喜歡幻想,可能這正是人類能夠進步的動力吧?

記得愛因斯坦說過一句: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

人類每項科學創造,其實最初只是想象力的萌芽。所以,請大家放飛自己的想象,然後努力奮鬥,使其變成幸福的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