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留守兒童關愛典型經驗獲教育部點贊

5月11日,教育部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廳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進行介紹和解讀。縣教育局長毛光偉在會上做了題為《建好兩類學校 關愛留守兒童》的典型發言,從兩個方面介紹竹山縣依託兩類學校加強留守兒童教育關愛的典型做法。

第一,精準發力,努力建好兩類學校。一是加大投入,推進辦學條件標準化,近年來先後實施“全面改薄”等400多個項目,投入資金4.38億元。二是整合資源,推進教育裝備現代化,整合多方資金,實現了校校通寬帶、班班通電子白板、師生人人有終端,教學點數字教育設備和資源全覆蓋的目標。三是堅持標準,推進師資配備的均衡化。

第二,提升質量,促進留守兒童全面成長。一是改進教學,讓留守兒童上好學。建立教研協作區,實施教師走教、對口幫扶,定期送教送課到小規模學校,整體推進教學點網校建設等,全縣中小學畢業班綜合素質評價連續三年進入全市第一方陣。二是豐富活動,提升留守兒童心理品質,在全縣寄宿制學校設立“留守兒童之家”,實施留守兒童“三結對”“ 四優先”和“ 代理家長”制度等,使關愛保護網絡覆蓋到家、監護到人、關愛到心。三是德育為先,培養留守兒童家國情懷。深入挖掘地域優秀傳統文化,常態化開展“十星級”系列創建等活動。四是社會參與,共築留守兒童保障體系。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關愛模式。(張國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