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十二祖馬鳴菩薩

天竺十二祖馬鳴菩薩


今天要講的這位祖師是西元一世紀時期的中天竺國人,人們稱他為馬鳴菩薩,這位菩薩的美名來自一場戰爭中的交易。

當時中國震旦北方的小月氏國要派兵攻打中天竺,中天竺國王派遣使者談判求和,小月氏國說:“如果要我退兵的話,必須給我支付三億黃金”(古印度“三億”約等於我國“三十萬兩”)。天竺國王說:“我的國家裡連一億黃金都沒有,哪來的三億呢?”對方就要求:“聽說你的國家有兩件寶貝:一個是佛缽,還有一位辯才比丘。用這兩樣可以抵兩億黃金。”自古弱國無外交,天竺國王只好同意了這個要求。

月氏國王帶著佛缽和辯才比丘回國以後,大臣們就議論紛紛:“請回的佛缽固然好,但是拿一個比丘換一億黃金也太不值得了吧!”於是國王就請這位比丘升座說法,並將七匹馬餓了好幾天,在說法這天牽過來。結果聽法的人無不頂禮膜拜心開意解,七匹餓馬也都流著眼淚聽法長鳴,給喂草都不吃。從此以後,人們就稱這位比丘為“馬鳴”菩薩。

這位馬鳴菩薩出生王族,起初是一個外道沙門,極其聰慧博學,擅長辯論,為人非常傲慢。傲慢到什麼程度呢?他的手杖上刻著:“天下有智之人,如果有能夠勝過我者,我就把頭砍下來。”結果真的沒有人能勝過他。他對中天竺國中的諸位比丘說,把他辯論贏了的人,才可以打揵椎受人供養,輸了的比丘不能夠打揵椎,揵椎是寺院用來集眾的法器。

當時禪宗第十祖脅尊者在北天竺,觀察到這個外道沙門得度的因緣到了,就來到中天竺,在一個寺院住下,故意問寺中的比丘為什麼不打揵椎?比丘說有個外道善辯,他要求全國的釋子比丘,辯論不過他的就不能公鳴揵椎受人供養,我們都辯不過他,只好不打。

脅尊者就說,你打,這個外道我有辦法對付他。這些比丘就半信半疑的鳴了揵椎,這個外道聽到後就前來質問誰鳴揵椎?比丘們說是北方來的一個長老,於是他們相約七天之後辯論。七天之後,國王大臣外道比丘們都集合在一起觀看這場辯論。外道見這位長老神色安悅,氣定神閒,心想看來這是一個聖人比丘,今天應該會有一場好辯論。好辯的他就和脅尊者相約輸贏條件,說“今天誰輸了就把舌頭割了”。脅尊者說“也不必如此,輸了的人就做贏者的弟子吧”。

辯論開始時,外道問誰先立題?脅尊者說我遠道而來,年紀又長,理應我先說。外道同意。於是脅尊者說:“當令天下泰平、大王長壽、國土豐樂、無諸災患”。這下把外道給說楞住了,這怎麼辯呢?怎麼辯都不對呀,只好默然認輸,成為脅尊者的弟子,可是心裡還是很不服氣,脅尊者知道他的心念,就示現種種神通折服他,這才真心誠意的拜服師父,學習佛法。果然不久就博通眾經,明達內外。

禪門西天的二十八祖當中,第十祖是脅尊者,第十一祖是脅尊者的弟子富那夜奢,第十二祖就是馬鳴尊者。

馬鳴菩薩有部著名論著叫《大乘起信論》,就是這部把大乘如來藏思想和唯識說合二為一的大乘佛教重要論著,在最後也是勸修淨土法門。

為什麼呢?他說初學的修行人,心力怯弱,信心還沒有成就,真正的信心成就,要修十信修一萬大劫,進入初住才行,在這之前都不能說是信心成就。信心難以成就,就容易退失菩提心。那麼如來有最殊勝方便的法門,可以使我們的信心不退,什麼法門呢?就是讓我們求生淨土,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往生以後常得見佛,再無退轉。這是這位偉大的禪門祖師對我們的勸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