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加码“输血”中小微企业-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4月15日,市场迎来定向降准首批资金。本次降准落地后将释放长期资金约2000亿元。这一举措将有效增加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也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

4月3日,央行宣布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这是今年的第三次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此次定向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指出,此次定向降准可以起到稳信用、稳流动性、降成本和防风险等多重效果。此次定向降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体现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加码。能够带来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更大幅度下降,让中小微企业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

此外,4月1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操作利率2.95%,较上次下降20个基点。这是继3月30日逆回购利率下调20个基点后,时隔仅半个月,又一政策利率下调。

国信证券分析指出,3月央行通过广义再贷款工具持续向市场净投放资金976亿元,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净投放资金700亿元。从利率的角度看,3月央行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20bp,金融市场利率普遍下行,长短期国债期限利差急剧上升。整体来看,3月份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较为宽松。此外,目前来看,全球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增大,预计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不断发力,以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

近期来看,“逆回购利率先下调——MLF利率同幅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利率下调”已经成为央行引导融资成本下降的主要操作方式。

3月30日,逆回购利率调降20个基点,因此市场人士对此次MLF降息也已有预期。4月20日将进行新一轮的LPR报价。分析人士预计,4月20日的开展的最新LPR报价有望迎来再度下行,1年期LPR报价料同等幅度下行20基点,5年期LPR也有望适当下行。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表示,从LPR报价机制以及此前变动规律看,预计4月20日1年期LPR报价将与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的幅度一致,利率为3.85%。同时,为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降10个基点至4.65%。

今年以来,央行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MLF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当前政策的重心是金融让利实体,银行业要进一步压缩利润,实质性降低贷款利率。而银行净息差(NIM)的缩小并不是政策考虑的重点,或者说正是政策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其中,大型国有和股份制银行要带头压缩利润空间让利实体,而中小银行需要在保证稳健经营、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让利实体,因此这个月央行进行了定向降准,就是为了保证中小型银行在压缩净息差的过程中不发生金融风险,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让利于实体经济。

展望接下来的货币政策,温彬认为,货币政策调控应由数量型工具为主转向价格型工具为主,一方面,通过继续下调政策利率,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带动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下降,降低企业直接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释放LPR改革潜力,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