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別人家的飯香,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有一位媽媽跑來找來,向我描述了自己的兒子搶別人飯吃的情景:有一天傍晚,我帶著兒子去散步回來,剛到樓下,就看見一樓的小哥哥的門開著,擺著碗筷正準備吃飯,我兒子問也不問一聲,就跑進去,坐大凳子上,伸著脖子,眼巴巴地看著盤子。那個小哥哥說:“來,給你一口!”我兒子張嘴很快吃完了,接著又眼巴巴看著。小哥哥說:“還吃嗎?”我兒子說:“吃!”那小哥哥接著又給了好幾口。樓下的那個鄰居看著我兒子,笑笑地說問:“小弟弟,哥哥給你的好吃?”我兒子口不遮掩地說:“好吃,好吃。我還要。”天啊!我實在丟不起臉了,強行把兒子拽回了家。回來以後,我就在想,寶寶為什麼喜歡吃別人家的飯呢?

寶寶吃別人家的飯香,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很多時候,在寶寶眼裡,別人家的就是好的,別人家的飯最好吃,這是什麼原因呢?

大家有沒有發現,寶寶都喜歡熱鬧,幾個人一起吃更能激發寶寶的食慾。幾個寶寶一起吃飯,寶寶會有一種危機意識,激發起了寶寶與生俱來的競爭意識,自己不猛吃,就被別的寶寶搶走了,所以會搶著吃。

那麼,寶寶除了會“搶別人家飯吃”,還會“搶別人家的玩具”“坐別人家的板凳舒服”,總之,別人的就是好的。根據心理學研究,0〜3歲的寶寶的佔有慾和好奇欲都很強,凡是他得不到的,不能輕易擁有的東西,沒有接觸過的新鮮東西,他都感到好奇,他都想辦法去嘗試。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明白,不管寶寶多麼小,多麼喜歡別人家的物品,都沒有特權隨意拿,隨意用別人的物品。要用就要講條件,對寶寶來講,最基本的條件就是互相交換。寶寶不懂這些,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寶寶的物權意識。那麼我們要怎麼去做呢?

寶寶吃別人家的飯香,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1、要先尊重寶寶的“物權”

每次給寶寶買了新玩具,都要告訴他:“這是送給你的,好好愛護!”當別人用寶寶的玩具或物品的時候,要先片求寶寶的意見,只有經過寶寶的允許才能使用。當寶寶不願意給別人玩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強行拿走,這樣等於告訴寶寶:“可以搶別人的玩具玩!”只有被尊重的寶寶,才懂得尊重別人。

寶寶吃別人家的飯香,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2、徵詢別人意見

當寶寶去了別人家,想要拿別人的東西的時候,媽媽可以教寶寶先徵詢一下別人的意見。比如,“你問問阿姨,你吃了,他家人夠吃嗎?”或“你問問哥哥,可以讓你玩嗎?”媽媽這樣引導寶寶,就是要寶寶懂得在交往中要考慮別人的感受,要寶寶思考自己吃了別人還有吃嗎?自己玩了別人還玩嗎?如果小朋友同意了,要教寶寶說謝謝。當小朋友要求玩寶寶的玩具時,媽媽可以說:“讓小朋友玩一下吧,他的玩具也會給你玩的。”如果遇到寶寶實在不願意讓別人玩的物品,媽媽可以說:“如果要真的不願意給小朋友玩,你就要禮貌地說,對不起,我現在要自己玩,不想給你玩。”這樣引導寶寶,不但認可了寶寶對物品的所有權,更是告訴寶寶,每個人都可以有禮貌地拒絕他人,你可以,別人也可以。

寶寶吃別人家的飯香,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3、引導寶寶交換

當媽媽引導寶寶向別人徵求意見的時候,如果遭到了對方的拒絕,寶寶一定很不開心。這個時候,媽媽不妨引導寶寶和對方交換。如果對方不願意去交換,媽媽可以這樣對寶寶說:“人家不願意交換,你就自己玩自己的吧!”在引導寶寶與其他小朋友交換玩耍了的過程中,可以讓寶寶分清哪些是自己的玩具,哪些是小朋友的玩具。寶寶交換著玩完之後,再拿回屬於自己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寶寶的物權得到了尊重,而且也讓寶寶學會了分享。

以上三點,都有助於寶寶更全面地看待物權,既尊重他人的物權,也發展自我的物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