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16億元買回當年賣掉的公司,拉卡拉是不是向大股東輸送利益?

讀懂贈語:不需要的時候賣出去,需要的時候買回來,資本市場的生活,或許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多花16億元買回當年賣掉的公司,拉卡拉是不是向大股東輸送利益?


拉卡拉(SZ:300773)又火了,上市不到一年高價買回曾經賣掉的兩家公司,這一行為被很多人看做是向大股東輸送利益,連深交所都發了關注函.


拉卡拉於2016年12月向聯想控股、孫陶然控制的西藏考拉科技轉讓10家剝離公司時,交易對價合計約14.4億元。而本次擬收購廣州眾贏、深圳眾贏兩家公司,交易作價達21.16億元,相對於剝離時廣州眾贏、深圳眾贏的對價,現在的增加值約為16.14億元,兩次交易都是採用淨資產定價方式收購。


就輿論最關心的價格差異上,讀懂新金融認為,近7億元的差價看似驚悚但並無不妥,道理很簡單:老張把一頭小牛賣給了隔壁的親戚老王,4年後牛長大了,當初賣的時候"按斤算",老張想買回來的時候還是"按斤算",統一標準下肯定要漲價,這無可厚非。


讀懂新金融本文主要關心的問題是:老張四年前為什麼要賣了小牛?


1、 四年前


2020年,消費貸款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這信用卡以及螞蟻金服的兩款明星產品花唄、借唄的普及有著很大關係,你還記得花唄和借唄的上線時間嗎?2015年4月。


一個月後,騰訊的微粒貸上線,從這兩大巨頭的佈局可以看出,2015年時間正是消費金融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是持牌的金融機構還是非持牌的P2P網貸、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彼時高速發展。


那時的拉卡拉在支付領域是兩大巨頭之外的第三扛旗者,而拉卡拉的第一家小貸公司"北京拉卡拉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在2016年6月6月成立,步伐緊隨兩大巨頭,還佈局了另外兩家(網絡)小貸公司,比如本次拉卡拉花的21.16億元,大部分應該是花在了廣州拉卡拉網絡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身上(廣州眾贏子公司,下稱"廣州拉卡拉")。


多花16億元買回當年賣掉的公司,拉卡拉是不是向大股東輸送利益?


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可以看出,對於消費金融拉卡拉是從始至終都很看好。


以上信息,想要說明一個問題,2015年至今,消費金融都是一個所有人都要擠破頭的好生意,那麼為什麼2016年10月,拉卡拉要剝離旗下的三家小貸公司?


拉卡拉官方給出的原因如下:


"發行人在第三方支付業務領域已深耕多年,形成了清晰的商業模式。剝離公司所涉的小額貸款等業務系發行人在第三方支付業務基礎上形成的延伸業務,但具體業務模式與企業收單、個人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業務存在有一定差異,難以形成合力推動整體發展;剝離公司中的北京拉卡拉小貸、廣州拉卡拉小貸的小額貸款業務發展迅猛,屬於資金密集型業務,在行業監管、業務管理、風險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面與第三方支付業務存在一定差異,導致公司管理範圍增大、運營效率降低;通過轉讓所持全部股權的方式將剝離公司的業務剝離出去,有利於發行人進一步專注於發展第三方支付業務的主營業務,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具有商業合理性"。


簡單總結就是,小額貸款等業務與第三方支付業務在各方面存在差異,難以形成合力推動整體發展。不過,從短期成績單看,當年剝離的10家公司的確是"累贅",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這10家公司中有7家是虧損的,其中也包括廣州拉卡拉。

多花16億元買回當年賣掉的公司,拉卡拉是不是向大股東輸送利益?


不過,虧損對於公司早期發展而言,是一個無比正常的事情。況且,在所有人都知道消費金融賺錢,且兩大巨頭特別是和拉卡拉同樣崛起於支付的螞蟻金服已經將支付和小貸兩項業務成功的形成了合力,拉卡拉難道和某些國家一樣,連作業都不會抄嗎?


讀懂新金融有一個猜想:當初10家公司的剝離,以及如今再次將深圳眾贏、廣州眾贏兩家公司再次買入,核心都圍繞上市公司或者說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益展開的。


2、 四年後


2016年10月-12月期間,拉卡拉依次完成了10家公司的工商變更和相應的審批手續,在次年2月就遞交了IPO申請。


為什麼在IPO前要剝離10家公司,尤其是此次收購中最核心的資產廣州拉卡拉?虧損或許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應該是易分期早期存在的灰色產業。(注:廣州拉卡拉即為易分期放貸主體之一)


讀懂新金融在《拉卡拉放貸往事:借款合同金額兩萬八,銀聯轉賬交付兩萬三》中提到:企查查公示的裁判文書查詢到:2015年、2016年、2017年中,易分期向借款人發放貸款時,合同金額與銀聯轉賬金額出入巨大,如:合同金額28000元,銀聯轉賬22904元;合同金額63000元,銀聯轉賬51118.2元,一次性收費比例,超過借款人實際獲取貸款金額的20%;除此之外,還要收取單獨的利息。


多花16億元買回當年賣掉的公司,拉卡拉是不是向大股東輸送利益?


雖然這些灰色操作在2017年12月1日《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發佈後,基本消失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發佈前,我國對於砍頭息相關事項就有規定,《合同法》第二百條規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此外,對於金融機構的利率,我國也對持牌金融機構嚴格要求,24%基本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也就是說,易分期的業務引發的社會和法律問題,或許會成為拉卡拉IPO的一個絆腳石,無論出於財報數字考慮還是其他,剝離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況且這些公司剝離後依然可以為拉卡拉做貢獻,拉卡拉年報顯示:拉卡拉通過向考拉科技及其子公司提供各項服務、出租辦公房屋獲利不菲。


時過境遷,拉卡拉2019年實現營收48.99億元,同比下降13.7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8.06億元,同比增長34.5%。


而深圳眾贏和廣州眾贏已經成為淨利潤超2億元,營收超10億元的優質資產,裝進上市公司後,得到美化不止是淨利潤,更是拉卡拉已經下降的營收。何樂而不為?


至於這場賣了又買的劇情,有沒有其他動因,讀懂新金融就不做揣測了,在此分享阿爾法工廠在《拉卡拉修煉出的"演技"已入化境》一文中提出的兩個猜想,原文如下:


"關聯交易、大額分紅和即將到來的解禁潮,這三者是明確的事實,但在事實背後又是怎樣的圖謀呢?我們對此有兩種猜想:

  其一,拉卡拉高分紅是為了回饋股東,同時收購小貸業務也是對自己過去戰略失誤的一次糾錯,如今小貸行業的監管比預期更加溫和。上市至今,拉卡拉不僅業績持續向好,而且股價飆升,回饋股東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關聯交易、清倉式分紅和即將來臨的解禁潮,一系列眼花繚亂的組合拳背後都是從上市公司身上套現。從2005年成立至今,聯想控股和孫陶然已經培育了拉卡拉十五年的時間,如今已成為A股的熱門標的,各投資者獲利套現也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