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先生曾打算更改《鹿鼎記》的結局,讓韋小寶眾叛親離,但最終沒改,你怎麼看?

影視北閣


首先金庸先生是否真的有想更改的想法我是沒有聽到這方面的消息,不過還是可以簡單說一下。

第一:相信看過金庸小說或是看過改版影視劇的人大家對於《鹿鼎記》都應該是很熟悉的,韋小寶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大大不同於金庸先生之前所塑造的任何一個人物,恰恰突出的地方也是在這裡。韋小寶完全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混混,放在現在來看,他絕對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而金庸先生卻將他塑造成了大家最喜歡的人物之一。說明在韋小寶身上有著我們大家想做不能做的一些事物得到了體現,讓大家原本對人生的幻想得以在他的身上展現出來。和我們大多數人產生了共鳴,所以這也是他比較受歡迎的一個原因。

第二:我們就假如金庸先生是要改,我想應該是因為韋小寶身上太多的缺點和毛病,韋小寶可以說真的是從一個小混混一步一步走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這其間且不論他是通過何種手段,單就說他能把這些手段靈活運用的聰明勁就是非常可取的地方,但這也恰恰是不可取的地方。都知道他手段不是正大光明的,但確實有效,這就有了一種是不是為了達到目的以何種手段就可以都可以呢,顯然韋小寶這樣的手段完全不會是一位大俠會選擇的,他太過狡猾險詐,不符合大俠的氣派。

第三:韋小寶這個人物立場不定,書中他即是天地會香主又是朝廷紅人。天地會反清復明,朝廷視天地會為亂黨,這樣兩波敵對的勢力本不能有交集,但韋小寶卻同時擔任要職,可見他對於世俗禮教完全是不在乎的,他這個人物就帶有這麼些衝破世俗禮教的束縛,同時也是一種諷刺。拘束在這些禮教世俗之下的人過得還沒有韋小寶來的灑脫。











大壩下的女人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也是巔峰之作。小說中的主角韋小寶,不同於其他主角,他沒有什麼正義感,更不會把俠義放在第一位,金錢、美色、賭博這三樣東西才是他最喜歡的。韋小寶的私慾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只是這些私慾在韋小寶身上放大了許多。

金庸先生面對採訪時,曾這樣說過:

“寫這部書時,我經常想起魯迅的《阿Q正傳》所強調的中國人的精神勝利。精神勝利的意念在中國的確相當悠久而普遍,但是卻不是中國所獨有的。有時走訪國外,我也常發現:幾乎每個地方的人民都有他們精神勝利的方式。所以我試圖從另一角度去探索中國人所特有的一面性格。”

韋小寶在金庸小說中是一個特殊存在,這是金庸先生的一次嘗試,不同於以往的那些主角,韋小寶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小無賴,沒什麼大的理想,憑藉著本能和各種不光彩的手段,在暗流湧動的社會中謀求自己的立足之地。

當年金庸先生寫完《鹿鼎記》時,有不少讀者給金庸先生寫信,說自己很羨慕書中的主角韋小寶,希望自己也成為這樣的人,像韋小寶一樣有錢,像韋小寶一樣娶多個老婆。

看完讀者的來信,金庸先生有了一些擔心,想著韋小寶這樣的人物,可能會給讀者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給青年朋友樹立不正確的價值觀。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憂慮,金庸先生在面對訪談時,說會考慮修改《鹿鼎記》的結局,讓韋小寶破產,老婆也跑掉一些。

現在感覺以前寫的不怎麼好,現在改得好一點也可能改得壞一點。後來思想比較成熟,感覺胡鬧的地方就改了一下,刪掉了一些。比如韋小寶的結局,讓好賭的韋小寶家破人亡,讓他的7個老婆大多都跑掉;比如段譽與王語嫣感情的結局,比如黃藥師與梅超風的曖昧感情等等,讀者的意見有時完全相反。

雖然金庸先生有過這樣的念頭,但是一直沒做修改,這是金庸先生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

因為在金庸先生自己的觀點中,人性不應該是單一的、簡單的,而應該是多變的、複雜的。所以才有了韋小寶這個人物,這種人性的多變與複雜,在韋小寶身上最好的體現了出來。

金庸先生從前的小說中,壞人就是壞人,好人就是好人,變化不大,到了韋小寶這裡,人性開始善變了起來,這也是與現實相符的,所以金庸先生對於韋小寶的結局一直未作修改。

在面對,讀者的意見和對人性的忠誠時,金庸先生最終選擇忠誠於人性。


驛城異客憶鄉人


金庸先生生前確實幾次在訪談中表達過上述情形,就是曾有過給《鹿鼎記》改動結局的想法:最後韋小寶輸光了所有的錢,七個老婆也都相繼離他而去。


如果這樣改動的話,就等於韋小寶最後妻離子散,重新回到了生活的原點,而且,擁有過再失去的感受比從沒擁有更悽慘。

無疑,這樣的結局會起到警示作用:像韋小寶這樣不學無術,只靠投機取巧,溜鬚拍馬而獲得成功的人不論多麼風光,最後將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但三觀正確,而且應了傳統觀念的景。

可是,他最終沒有改。

原因之一是說許多讀者表示不能接受這種改變。這個完全可以理解,除了那些天生的偉大人物,誰不想在可以不吃任何苦頭,僅憑著一張嘴就能左右逢源,從而泡到所有想泡的妞、發大財、做大官,成為人生贏家呢!

這確實滿足了一部分人的YY心理,如果改了會感覺不爽。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金庸先生認為《鹿鼎記》本就是一部影射現實的小說,而類似韋小寶這樣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不但香港有、大陸有、就是美國,英國等海外華僑的社群裡也有,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最終過得都很好,這才是真正的社會現實。

我認為,這才是金庸先生最終沒有改變韋小寶結局的真正原因。

金庸先生看似儒雅,溫和,說起話來慢條斯理,好像很好說話,很容易通融的樣子。殊不知,他對於自己的文學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絕不是隨便讓人拿捏的。你可以提意見,建議,但是他會有自己的主心骨,最終還是以他心目中的形象出現。徐克導演就曾因為把他的《笑傲江湖》改得面目全非,最後惹得金庸先生說:以後朋友還可以做,改編我的作品就別提了,可見他的執拗。(當然,《笑傲江湖》的電影版也是經典)

所以說,金庸先生之所以沒有改變《鹿鼎記》的結局,完全是他洞悉人性,深刻了解社會現實的緣故。


當今社會中,和韋小寶一模一樣的人物當然不存在。有的人只學了他的油滑,有的人有他溜鬚拍馬的本事,有的人會和他一樣見風使舵,貪財好色。但是,只有一樣很少人能做到,就是他不出賣朋友,還講一點兒最起碼的江湖義氣的品質。


田獲三狐


還好金庸先生最終沒更改結局,不然真的晚節不保了。

《鹿鼎記》裡的韋小寶是個不折不扣的真小人。不僅古靈精怪,滿肚子壞心思,為了好好活著什麼爛招都能想得出來;而且還貪財好色,去搜刮其他人財產的時候都要拿上一大把放到自己口袋,見到女人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膝蓋,為了討女人歡心連面子尊嚴都可以不要。可以說,韋小寶真是個“人精”。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精,做人卻有自己的原則。他雖然能想出各種各樣的壞點子,但是都是用來對付壞人的,對待師父對待兄弟,韋小寶從來沒有使用過陰招,也不忍心傷害他們。所以他才會為了誰都不得罪,跑去孤島上去生活。他雖然愛財,但是從來不拿窮人的錢,經常是劫富濟貧,和手下是有福同享。

不知道金庸老先生當初為什麼會有更改結局的想法,要把韋小寶眾叛親離,可能是覺得他是小人得志,應該得到懲罰吧。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韋小寶是個名副其實的好人。他活得夠真實,他有自己的底線,有自己做人的原則。韋小寶其實並沒有錯,他只是為了更好地活在這個世上而已。

如果可以選擇,估計很多人都會想選擇韋小寶這樣的人生吧。雖然出生很低微,甚至連自己父親都不知道是誰,但是因為看透了人情冷暖,懂得討人歡心,韋小寶可以一路開掛,不僅生活富足,還有夫妻孩子熱炕頭,生活簡直圓滿。

這麼一個好人物,我想金庸老先生也不會捨得把他逼到絕境的。

關注頭條號“娛樂八卦掌櫃”,看更多精彩點評!

娛樂八卦掌櫃


金老爺子的《鹿鼎記》確實厲害,一個小人物的奮鬥史。小說充滿了現實意義,人如果無錢、無人、無地位,那麼他的成功離不開機遇、情商和手段。韋小寶高明就高明在洞察人性,而且知道人心所向,並付出行動(一般有點文化的人做不到,比如我,總覺得臉比錢重要)。小說裡的情節有些是映射現實的,人情世故適合任何場景。金老爺子在小說成書後,還能想到其作品的負面影響,以經不愧於大師的稱號。從我個人的觀點出發,分析為什麼老爺子最後沒改《鹿鼎記》的結局,可能是金老覺得改與不改,都轉變不了人性。最後還不如皆大歡喜,讀者好自為之。


蚍蜉也撼樹


韋小寶這個角色從原著的人物定位,人物性格和處事態度,人際交往能力,隨機應變能力來看,都是一個做人的典範。如果硬要說不完美,那就是沒有給韋小寶貼上飽讀詩書的標籤。

這樣一個人物,無論在小說中的年代,還是在現今的社會形態中,都不可能是一個會眾叛親離的人。

如果硬生生去讓這樣的韋小寶眾叛親離在邏輯是是說不通的。

另外,暫且不考慮問題本身的合理性。以金庸這樣的大家來講,他不可能不考慮這一層。能以這麼宏觀的歷史框架設計這麼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各異的性格,一定是經過一番推敲的,一定不是胡編亂造。

事情可以天馬行空,但也不能違法基本人性邏輯。有深層次樸素邏輯的存在,才能成為經典作品,金庸是不會亂改的。

以上都是個人拙見,歡迎批評指正。


股票博弈邏輯


//本文閱讀大概所需要4分鐘,感謝閱讀!


偉大的金庸老先生

金庸老先生一代武俠小說大師,創造了很多經典作品,也被拍成影視作品,聞名的有《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鹿鼎記》等。影響力是一代又一代的影響,也是金庸老先生所創的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鹿鼎記》是金庸老先生其中的小說筆下的同名小說改篇的一部電影!該劇以清代康熙年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少年韋小寶的傳奇經歷的故事。

大家所知道韋小寶的最後結局是以喜為終局,滅了反派,幫助皇上,還同時娶到了七位美若天仙的妻子。

在那個時代,一妻多妾,妾成群是非常常見的事情。韋小寶也是有這樣的魅力可以讓她們喜歡他,韋小寶這個人他的鬼點子是非常的多的,如果放在現代絕對是個撩妹大師,可以捕獲眾多美女的芳心。


韋小寶曾是一名底層的少年,後來一步步的高升,他這個角色飾演了多派的角色,一是皇上身邊大紅人,是從太監變成了大紅人;二是天地會的總舵主的繼承人,他的權力也是十分強大。

改了結局後果不符

如果金庸老先生改了結局讓韋小寶眾叛親離,感覺對於韋小寶這個角色有點脫離。原本韋小寶就是一個好的人,他心中有老百性,有眾民,他的心是善良的,心懷天下。雖然他有點貪錢,不過他只是貪那麼貪官的錢,沒有壓榨老百性,有點喜歡天地酒色。



如果讓韋小寶眾叛親離,讓原著部分需要改動太大,不足以費這個勁。如果讓一個善良的人眾叛親離更加是偏離了當下的常理,還沒有改動的結局更加完美。

一人博得美人歸,一生完美無缺,死而無撼。韋小寶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生贏家,錢財美色都有。出自金庸老先生筆下,果然不同凡響。金庸老先生他的構思很獨特,對於人物這點的描述很敬佩他。



噹噹影視加油站


金庸想改,但是也沒有準備讓韋小寶慘的不行了,只是讓他賭博輸錢,然後老婆跑了幾個。其實也算是非常現實了。他的七個老婆,本來也就一兩個會對他忠貞不渝


三人行必有一燈泡焉


韋小寶只是不是英雄,但的確是個好人,從頭到尾只對不起多隆一個人而已。他明明可以緊跟康熙,出賣陳近南,可韋小寶從小聽戲,知道一日為師,他明明可以不管茅十八,可他知道兩肋插刀,他最少都能做天地會總舵主,可他不背叛朋友。這樣一個正氣凌然的人,不過是機靈了點,狡黠了點,可並不能說他就是不學無術的混混吧。


郭忻486946


真實有時候比小說更加荒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