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不少網友發來各種關於拼多多“盜號”、“盜刷”的謠言,要求多哥幫忙鑑別。在這些謠言中,
老面孔“公安提醒:耙和莫撿,爛財不收” 又雙叒叕出現了!今天,多哥給朋友們講講到底什麼是“耙和”,拼多多的“耙和”到底能不能撿。一、“耙和莫撿”?真假李逵這麼說
這篇“通告”在多哥的朋友圈裡大量轉發。看完“通告”多哥不由得感慨:
- 這是一個低調神秘的機構。無論如何都查不到“國家網絡監管局”這個國家機關。而且署名為“國家網絡監管局”,開始時又寫一個“公安局提醒”。到底是“公安局提醒”還是“國家網絡監管局”提醒?
- 這是一份穿越時空的警示。有著6月10日、11月4日、12月3日等多個日期的不同版本,可以根據網民的需要,隨時變換時間。因為複製、粘貼不用蓋章?
- 這更是一份文風清奇的公文。大量使用口語,比企業公文還要口語化。除公文口語化以外,使用了“耙和莫撿”這樣的方言。
難道國家機關現在要推廣四川話?
當然,這是假公安編造的謠言。
深圳的真警察“深圳網警”道出了真相:
一、根本沒有“國家網絡監管局”這個機構,純屬捏造。
二、正常的“邀請好友助力拆紅包”並不會洩露個人信息。
微信安全中心也發佈公告:
“經核查,各地公安均未發佈過類似提醒,文中所述內容皆是人為杜撰。文末落款的“國家網絡監管局”也並不存在,相關職能部門只有工信部的網絡安全管理局。”
二、什麼是“耙和”?
“耙和莫撿,爛財不收”的謠言流傳了很久、傳播量很大,但是多數人並不知道不能撿的“耙和”是什麼玩意兒。對於多哥來說,這個詞非常非常非常熟悉,畢竟多哥的母語就是四川話。個人認為,“耙和”的寫法應該是錯的。正確的寫法,應該是“耙貨”或者“耙活”。
耙活可以吃,可以用,可以撿。老年人喜歡吃耙活的食物,女娃娃喜歡穿耙活的衣服,節約的人喜歡撿耙活。它的原意是形容物件柔軟(與怕老婆、耳朵軟的“耙耳朵”是一個意思);涉及到花錢,又變成了“便宜、划算”的意思;涉及運氣,還有“意外收穫、天上掉餡餅”的意思。
多哥記憶深處有一首童謠《帽兒頭》,內容是“帽兒頭,帽兒頭,又耙活,又熱絡”。“帽兒頭”米飯,顧名思義,指大碗白米飯上面,再倒扣上一小碗米飯,其形狀猶如圓圓的帽子,是名“帽兒頭”。
大米飯是細糧,相對於玉米等粗糧而言,當然很“耙活”(柔軟)。三、“耙和莫撿”的謠言是怎麼產生的?
很多關於拼多多砍價、紅包的謠言,使用了“天上不會掉餡餅”之類的說法來“規勸”網民。比如,2018年4月,河南省寶豐縣網民陳某鋼因擾亂了網絡公共秩序和社會秩序,被依法行政拘留三日。 在陳某鋼編造的“公安部緊急通告:紅包、砍價、拼多多等皆為騙局”的謠言中,就提到了“莫佔小利而染大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說法。
“撿耙和”的謠言,與陳某鋼造謠的內容如出一轍,貌似“友情提醒”,實為過度擔憂。過度擔憂是網絡謠言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類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有好事者惡意造謠,也有網民曲解誤解,更多的是熱心朋友善意傳播。畢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真有被盜刷?我們研究過上百起聲稱“拼多多砍價被扣款”的案例,沒有一例屬實!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真有這樣牛的“黑客”,他們的工資可高了,應該還不至於會冒著巨大的法律風險,瞄上普通用戶的微信零錢。
四、拼多多的“耙和”到底能不能撿?
拼多多的砍價、多多果園、現金紅包等活動,確實是來得“耙和”!只要幫助推廣、轉發,多數都能拿到手。多哥身邊有位朋友,國慶節期間,兩天時間成功了七次,七百元現金到賬。
有很多朋友問,拼多多被薅這麼多羊毛,不是虧大了嗎?其實,大家領到的現金紅包就是推廣費。電商拉新客戶,本質就是打廣告、吸引新用戶加入。傳統的廣告是把廣告費支付給媒體或者廣告商;現金助力、多多果園等活動的性質,則是把廣告費直接返還給了用戶。
網民付出了努力,辛辛苦苦給拼多多做宣傳、拉新客戶,拼多多理所當然要給推廣人員看得見的回報!這些推廣費,來得“耙和”(便宜、快捷),但
都是拼多多給網民的廣告費,並非“耙和”(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放心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