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從慌亂到安心的14天,明天華城小區居民搞了小小的儀式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回首從慌亂到安心的14天,明天華城小區居民搞了小小的儀式

2020年12月4日晚,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大門處於封閉狀態,亮著燈光。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圖

12月4日晚,距離明天華城小區降為低風險地區還有幾小時,10歲的多多給家人彈了首《明天會更好》鋼琴曲。

她的媽媽趙女士,為一家人包了頓韭菜雞蛋豬肉餡餃子,燒了一桌菜,“作為一點小小的儀式吧”。

回首從慌亂到安心的14天,明天華城小區居民搞了小小的儀式
回首從慌亂到安心的14天,明天華城小區居民搞了小小的儀式

12月4日,為了迎接小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趙女士為家人燒了餃子和一桌菜 受訪者 供圖

11月20日,上海通報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浦東周浦鎮的明天華城小區隨即實施封閉管理。截至12月4日,明天華城小區連續14天內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根據有關規定,12月5日零時起這裡將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

從慌亂到安心,小區居民們體會了曾經覺得很抽象的“基層自治”的真實含義——在有條不紊中,親歷一個又一個守望相助的暖心故事。

十歲女孩被視頻裡的同學感動

回想起這段特殊的經歷,小區居民趙女士說自己最大的感受是溫暖。小區裡外,許多人在關心和幫助他們。

11月20日晚,明天華城小區啟動封閉管理。趙女士回憶,當時自己內心還是很慌亂的,親朋好友紛紛發消息詢問。一方面,她為疫情而焦慮,另一方面,她不知道小區封閉後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會受到何種影響。

回首從慌亂到安心的14天,明天華城小區居民搞了小小的儀式

明天華城封閉管理期間,120救護車把有緊急醫療需求的居民封閉轉運至附近的周浦醫院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攝

那天晚上,她看到防疫人員迅速開始在小區忙碌,居委、志願者各司其職,和所有居民建立聯絡,部署各項工作,所有事情有條不紊。全體居民很快就完成了第一次核酸檢測。“原本心裡沒有著落,看到這些情景,漸漸安心下來。”她說。

不巧的是,11月15日她女兒多多不小心被貓抓傷了,剛打了兩針疫苗,還有3針要打。小區封閉後,她擔心疫苗能不能按時接種。

“看起來事情也不大,但萬一有問題,也是人命關天的事。”趙女士說,11月21日她跑去居委反映,工作人員幫她聯繫了附近的周浦醫院。她當時覺得,如果運氣好,也許幾天後就能協調下來。但她沒想到,當天下午周浦醫院急診科醫生就聯繫她,為女兒安排了次日按時接種疫苗。

“說實話,當時剛處在特殊時期,還有點慌,但有了這個事,心裡真的特別溫暖。”趙女士說,11月22日早上120救護車將她和多多封閉轉運至周浦醫院發熱門診,很快完成接種,又把母女二人封閉轉運回去,處置得很嫻熟。

趙女士也為女兒上課擔心過。多多在周浦實驗小學讀四年級,小區封閉後,趙女士主動向多多的班主任報備了情況,班主任安慰她,告知她學校會為孩子安排好線上上課。

她說,接下來每天學校放學後,各科教師會給受封閉影響的學生線上授課,講解當天課程內容,也把作業習題發來。

回首從慌亂到安心的14天,明天華城小區居民搞了小小的儀式

12月4日,多多在家裡彈《明天會更好》等鋼琴曲 受訪者 供圖

有件事讓多多特別感動。趙女士說,多多從小學鋼琴,之前上音樂課,教師有時會讓多多為同學們彈一段鋼琴。11月27日那天有音樂課,趙女士把一段多多在家彈鋼琴的視頻發給音樂老師,老師當即也發回一段視頻。

視頻中,多多的同學們齊聲喊她的名字,說她彈得真好聽。夥伴們還一齊揮手,大家都在等她回去。

“我女兒當時感動得眼淚都快下來了。”趙女士說,每天女兒都會和同學們線上視頻討論課業,相互也聊聊天,通過這件事,多多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和同學們分開過。

一切馬上要回歸正常了,趙女士說,多多在家練習了《明天會更好》、《我和我的祖國》等多首鋼琴曲目,等返回學校時,要為同學們再彈奏,感謝大家的關心。

“現在心裡沒什麼特別的起伏,就是很感謝大家的幫助,讓我們平穩度過這段特殊時光,心裡很溫暖。”趙女士說。

居民:週六約了好朋友一家去公園曬太陽

這兩週來,明天華城小區發生了很多暖心的事。

從意外被“困”的網約車司機成了一名志願者“奶爸”,到為91歲孤老送餐,再到全員參與“消滅土豆戰”,3名孕婦平安生下寶寶……諸多暖心的事件中,湧現了很多熱心服務的志願者。

居民張丹也是其中一位,直到12月4日,她還在小區四處奔忙。她說,12月3日明天華城居委收到了從各個醫院發來的全體居民的第三次核酸檢測報告。3日和4日這兩天,她和其他志願者按樓棟、室號進行分揀,開始“掃樓”,把報告發放到了每一名業主手中,站好最後一班崗。

前幾天,她也是“消滅土豆戰”的志願者之一。事情是這樣,明天華城小區有一對夫妻平時做農產品批發生意,11月20日他們從倉庫拉了約4噸土豆回家,準備第二天一早銷往崇明。不料當晚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這一整車土豆便意外留在小區裡,成了困擾夫妻倆的滯銷品。

回首從慌亂到安心的14天,明天華城小區居民搞了小小的儀式

張丹帶著兒子一起幫鄰居賣土豆 受訪者 供圖

這件事被鄰居們知道後,大家迅速發起一場“消滅土豆戰”。張丹不但自己買,還帶著讀二年級的兒子在小區擺攤,幫著鄰居一起賣土豆。

中間有不少小插曲,居民們在土豆接力的過程中,各家各戶上演了“土豆廚藝比賽”,業主群裡熱鬧非凡——土豆燒肉、青椒炒土豆、炸土豆條、烤土豆餅等“土豆菜譜”紛紛曬了出來。

回首從慌亂到安心的14天,明天華城小區居民搞了小小的儀式

張丹給家人燒的土豆茄子 受訪者 供圖

張丹說,經過志願活動,對孩子也有一次教育,“孩子通過這一次的互幫互助的活動,真正感受到了幫忙的意義。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接下來,她希望慢慢迴歸到原來的正常生活,“週六約了好朋友一家去公園曬太陽,孩子們很久沒見,相約一起踢球。”

黃先生是明天華城小區裡一個業主群群主,也是一名志願者。從第一天起,他就報名成為一名組織居民核酸檢測的志願者,在現場協助登記工作。後來小區裡許多暖心事件,黃先生大都參與其中。

“雖然因為疫情,我們小區有這一段特殊時期,但我個人的感覺是,所有防疫機制已經很成熟,大家的生活很快就平穩下來,無論防疫人員還是小區居民,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事情都很順暢,也很溫暖。”黃先生說,自己生活受到的影響很小。

身為群主,他密切關注著鄰居們的各種動向。他發現,經過了這段時光,小區的凝聚力明顯提升了,鄰居和鄰居之間不但都認識了,在互幫互助當中,人心也更近了,鄰里關係變得更親密。

“這段時間,我們也展示出了上海這座大都市極高的基層自治能力。”黃先生說。

責任編輯:鄭浩

校對:劉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