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53秒售罄的爭議在哪?問題不出在手機上

小米9發售第一天,官網發了以下這張微博,引來譁然一片(當然原圖是彩色的)

小米手機53秒售罄的爭議在哪?問題不出在手機上

那麼,這張圖片上,宣稱的“53秒售罄”,究竟是什麼水平呢?能夠說明小米9很厲害嗎?下面讓我們從文案本身,一起來拆解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明面上看,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擴展如下:

小米手機53秒售罄的爭議在哪?問題不出在手機上

我們的第一批小米9手機,花了53秒鐘就賣完了。

如果從字面上去看,這句話當然沒有什麼信息量,而官方想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

小米手機53秒售罄的爭議在哪?問題不出在手機上

我們的小米手機很受歡迎,第一次發售的時候搶購的人數很多,以致於花了53秒鐘就售罄了。

這就有點意思了,至少能看出小米9很熱銷,呼聲很大,大家對這款產品很期待,如果是一名普通消費者看到一個陌生品牌,在吃驚的同時,應該也會很好奇,覺得這個品牌很熱銷。

但是在9012年的今天,這句話還能按這個意思來理解嗎?

顯然不能。

我想,用戶對這句話應該有兩個疑惑。

一、這句話的真正邏輯是什麼?

要想通過“首發售罄”證明一個平臺很熱銷,很受歡迎這個事實,至少有3個條件

1.售罄所花的時間很短(這一點小米9做到了,53秒)

2.參購的消費群體很大(這點是隱性條件,通過媒體我們也能瞭解到)

3.平臺提供的現貨庫存很多

小米手機53秒售罄的爭議在哪?問題不出在手機上

可以看到,小米9的文案點出了第一個條件,小米9的營銷隱性的完成了第二個條件的證明,但是第三個條件呢?官方並沒有給出解答。但是在信息透明度極高的今天,聰明的群眾通過平臺數據得到了一些蛛絲馬跡,比如下圖,天貓銷量僅有8000多個,綜合各個平臺的情況,互聯網上流傳的,是首批的供貨量只有不到10萬臺。

好,讓我們把這些信息組織一下,回頭看這句話:

小米9花了53秒賣完了首批貨,很多用戶期望購買到小米9,小米9備貨才10萬臺

基於這個事實,能夠得出的結論,當然不是“小米9超牛,53秒就賣光了”,而是

小米9重新定義現貨

玩了8年,小米供貨能力依然不足

拿用戶當猴耍?小米9還在玩飢餓營銷...

小米手機53秒售罄的爭議在哪?問題不出在手機上

二、事實是否與這個邏輯匹配?

這裡有一個問題,53秒是怎麼來的?

各個平臺設計了邏輯複雜的搶購系統,能夠滿足用戶的庫存遠遠小於用戶數,用戶需要排隊購買,購買的次序和優先級取決於系統算法和軟硬件性能。簡單來講,只要你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進行搶購,那麼平臺基本能保障你買到小米9的可能性是隨機的(公平的)

好了,當系統處理完最後一個用戶的最後一個庫存的請求時,會記下這個時間,這個時間叫做售罄時間,我們假設小米9在5個平臺首發,那麼就會有這麼一張表格與數字

平臺 售罄時間

X東 10秒

X寶 20秒

X貓 36秒

X寧 45秒

官網 53秒

然後再對這組數據做個倒序,取最大值,就是53秒了。

因此,很多用戶會說

“53秒?誇張了,我一秒進去,就沒了”其實跟這個原因分不開關係。

也就是說,這個53秒,跟用戶的真實體驗毫無關係,它只是一個枯燥無味的計算機數字而已,這個數字可以是10秒 可以是300秒,也可以是10分鐘。

忽略了前提條件,任何結論都站不住腳

解決不了信任問題,一句文案也可能是一場災難。

最後,以這個反面教材為鑑,自己給自己做了個海報,希望大家找到自己心儀的手機。

小米手機53秒售罄的爭議在哪?問題不出在手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