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燦的福建模式與湖北困局,不得不說崇禎十一年張獻忠真走運

前言

明末的農民起義,真是風起雲湧,起於陝西,轉進晉豫,風捲鳳陽,鬧得不可開交。李自成活躍於陝甘寧,張獻忠、革左五營、羅汝才活躍於鄂豫皖,這地名稱起來挺熟悉啊,三百年後的事,先不談,就說這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連洪承疇和盧象升這樣的大牛人也搞不定。真是內外交困,直到一個文弱書生的出現,他侃侃而談,一揮手,十面張網,網起了不少大魚。這個文弱書生叫楊嗣昌,不過今我要講的是破壞這張網的人:熊文燦。

熊文燦的福建模式與湖北困局,不得不說崇禎十一年張獻忠真走運

一、熊大人的業績太突出

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這個職位有多重要呢?在楊嗣昌的四正六隅的佈置裡,這十個地方都是各守本土,能堅守就好。只有兩支機動部隊是鎮壓農民軍的真正主力,一支主帥是三邊總督洪承疇,可以理解為大明西部戰區總負責人,一支主帥是六省總理熊大人,可以理解為大明東部戰區總負責人。

熊大人,是楊嗣昌親自提拔的幹部。他們很熟麼?並不熟。當時北方各地都缺人,實在抽不出人來,只能把眼光放到南方,在南方就屬熊大人業績好。


熊文燦的福建模式與湖北困局,不得不說崇禎十一年張獻忠真走運

四正六隅圖


其實這個熊大人並非懂軍事,僅僅是擅長招安。在此我們必須要返回來看看福建模式是什麼樣子的。

熊文燦在福建的時候,發現鄭芝龍挺有意思:總兵俞諮皋擊敗多股海盜,並招安,辦的挺順利,但鄭芝龍就是不降。不僅如此,鄭芝龍越混越強,擊敗了都司洪先春,並不追擊,俘獲明軍軍官,並不殺害,甚至擊敗總兵俞諮皋後,都默默的放他走了。

熊文燦明白,鄭芝龍不是不降,而是要價更高。歷史記載熊文燦是“善遇芝龍”,但從後世的眼光來看,他們就是合作關係,從此熊文燦順利擺平了多股海盜,熊文燦調任兩廣,打不過廣東海盜劉香,自己都被降職了,沒問題,鄭芝龍來幫忙,幹掉劉香,保證我大明南疆海清河晏,而鄭芝龍也堂而皇之的做起了大明的官。

熊大人自然知道大廣東山好水好,相比北方大亂,這裡簡直是世外桃源。兩廣總督更是肥差,這樣的肥差自然有人眼紅。更重要的是你熊大人業績太突出了,崇禎和楊嗣昌正焦頭爛額的找人才的時候,突然發現,你熊大人是唯一一個輕鬆擺平賊寇,又年富力強的,不提拔你,提拔誰呢?所以這六省總督非你莫屬。

二、熊大人在湖北的困局

所以不難理解熊大人一上任就開始招安,先後招降了張獻忠、羅汝才、王光恩、劉國能等人。這算是楊嗣昌十張大網下撈出的大魚。此細節,見另篇文章。但是這個模式移到襄陽附近就不靈了。

熊文燦和鄭之龍是合作關係,鄭芝龍拿著官方身份去發展自己的海軍,然後去壟斷海外貿易,反正都是在海外折騰,我大明官員眼光僅在陸地和近海,與鄭芝龍的海外貿易沒有半毛錢的衝突,反而可以收到鄭芝龍的鉅額賄賂,大家何樂而不為?

熊文燦升任兩廣總督後,讓鄭芝龍剿滅劉香,那是因為他們之間本來就有矛盾,剿滅劉香之後,鄭芝龍可以吞併劉香的貿易路線,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鄭芝龍很樂意做,到廣東防區去義務勞動都行,何況還有封賞。

熊文燦的福建模式與湖北困局,不得不說崇禎十一年張獻忠真走運

鄭芝龍獨霸中國南方對外貿易路線,自然要保證這片海域的安寧,這樣可以保證自己的貿易安全,也杜絕滋生其它海盜勢力的可能。從表面看鄭大人真是忠公體國啊。一切都很美好。而熊文燦則自以為得到了解決問題的良方。

可熊文燦和張獻忠只能是上下級關係。張獻忠在谷城縣設卡收稅、壟斷貿易,這是虎口奪食,不僅奪走了當地鄉紳、官員的利益,也違反了國法。張獻忠也拿到錢也高興不起來,因為辛辛苦苦收來的財富,養活部隊可以,但沒多少閒錢去賄賂上級官員,和各級官員的關係,那肯定好不了。那些義軍比張獻忠還窮,讓張獻忠剿滅他們,是絕對的虧本買賣,張獻忠絕對不樂意。

谷城知縣阮之鈿對張獻忠的所做所為看在眼裡,天天打小報告,說張獻忠擁兵自重,還會造反,要求朝廷解決。熊文燦壓力很大,張獻忠想在大明的體制下擁兵自立,那絕對不可能長久。

其實楊嗣昌、洪承疇等人都懂這個道理,楊嗣昌的父親楊鶴就是主撫的,結果招撫失敗被下獄論死,教訓很深刻。但是熊文燦遠在福建,不懂這個道理啊,偏偏崇禎剛愎自用,急於求成,看到熊文燦的福建模式成功,就一再偏袒熊文燦。

三、論膽氣

當張獻忠不聽徵調的時候,熊大人但凡有袁崇煥、孫傳庭一半的膽氣,就應該直入張獻忠大營,責以大義,假如張獻忠確實不想出剿,那就讓他安養晚年,熊大人親自帶走一部分老實、地位低的年輕士兵,只要論功行賞,不怕他們不效力。假如所有人都不想為大明效力,那就派正規軍收繳他們的所有軍用物資,讓他們老老實實種地。張獻忠投降不久,不可能已經準備好造反了,硬要倉促造反,肯定吃更大的虧。

從後來的歷史看,義軍中下層級官兵投靠朝廷之後作戰更勇敢(如高傑、王光恩),只要熊大人能親自進張獻忠的大營,那帶走一批中下層官兵的概率還是很高的。關鍵是熊大人有沒有那樣的膽氣。事實證明,熊大人是個草包。張獻忠根本瞧不起他,造反只欠一個時機。


熊文燦的福建模式與湖北困局,不得不說崇禎十一年張獻忠真走運


四、論運氣

楊嗣昌的十面張網策略,本質上是剿為主,撫為次的。但是他推薦的熊文燦卻是一個撫為主,剿主次的人,楊嗣昌這十面張網,硬生生讓熊大人破了個大窟窿,所以說張獻忠不像是被十張網給網起來的大魚,更像是從網窟窿裡漏出來的大魚。這應該算是楊先生最大的悲劇吧。

做為一個看明末史會氣到胸悶的人,總是在想:假如讓朱大典坐在熊文燦的位置上,做的應該會比熊大人好點吧,至少不會一股腦的招降。不過朱大典平定登萊的時候,費日破多,且主犯逃到後金,駐守淮河流域,也是勝負參半,成績確實不夠光鮮。四川巡撫傅宗龍也不錯,參與平定西南土司,有點業績,因為耿直,不被崇禎所喜。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只有熊大人在福建、廣東的業績最光鮮,沒道理不用熊大人。

換個思路想,谷城、房縣那一帶是農民軍最熟悉的地方,根本不適合安排農民軍耕種,假如張獻忠、曹操(羅汝才)等人安排在鄂東南的長江沿線,或許想造反就不那麼容易。可惜熊大人沒這眼光。

這大概是張獻忠的運氣吧,可惜對大明來說,就是厄運了。


熊文燦的福建模式與湖北困局,不得不說崇禎十一年張獻忠真走運


附:本文是《明末農民戰爭中的襄陽:張獻忠、曹操投降,張獻忠小聰明確實多》的續篇,有不明白的可以返回去看這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