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正骨之推拿的常用輔助方法 熱敷

熱敷的主要作用是“透熱”,即通過熱兼之藥物所產生的共同治病因素由經入髒,輸布全身以達到調節經脈平衡陰陽的目的,加強溫經通絡、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的作用。熱敷可分為乾熱敷和溼熱敷,推倒臨床中以溼熱敷最為常用。溼熱敷一般在手法結束以後進行。溼熱敷不僅能提高推拿的治療效果,還可減低因手法刺激過度對機體局部引起的不良反應。

一、 熱敷的治療原理

1局部刺激作用

2藥物直接作用

3經絡調衡作用

4皮膚吸收作用

二、熱敷的操作方法

(一)溫熨法,又稱乾熱敷,將所用藥物、研成粗末,放入鍋內炒熱或隔水蒸熱後,裝入一白布袋中,取藥袋趁勢熨摩特定部位或患部,可用來治療痛證、寒證。使用時要注意藥溫適度,防止燙傷皮膚。

(二)外洗法,選用一些針對病情的藥物加清水煎煮沸後,待藥溫適宜時用手或毛巾浸透後擦洗全身或局部。本法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浸漬法,又稱溼熱敷。浸,就是將患部浸泡在藥液中,一般20—30分鐘為宜。漬,就是外洗後,再用手巾浸藥液,稍擰乾趁熱敷於患處,以利加強療效,同時也可加以拍打。

三、熱敷常用的藥物

(一)活血化瘀類:當歸、乳香、沒藥、用芎、雞血藤、桃仁、紅花、牛膝、降香、蘇木、血竭等。

(二)祛風除溼類:獨活、威靈仙、防已、秦艽、希薟草、木瓜、徐長卿、海桐皮、尋骨風、海風藤、千年健、油松節、伸筋草、忍冬藤、半夏、天南星等。

(三)散寒止痛類:桂枝、麻黃、生薑、荊芥、防風、羝活、附子、乾薑、肉桂、吳茱萸、花椒、丁香等。

(四)行氣通經類:木香、香附、沉香、檀香、橘皮、桑枝、路路通、全蠍、蜈蚣、地龍、綠瓜格等。

熱敷方組成時,可在以上各類藥物中,每類選取2-4味。一副方藥大約12-14味薌 級別成,每味藥用量可10-30克,如下例方:紅花10克,雞血藤30克,伸筋草15克,油松節10克,威靈仙30克,千年健15克,絡石藤15克,五加皮10克,宣木瓜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威靈仙30克,桑枝30克,桂枝20克,乾薑20克。具體運用時,即將上藥先涼水浸泡30-40分鐘,用火煎沸後,再以火煎煮20-30分鐘,倒出藥液約500cc,以瓶貯存備用,藥渣以一20×30公分佈袋裝好,扎目,趁熱在布袋上噴灑高濃度白灑少許,再以乾毛巾包裹敷患部,藥袋涼後,可隔物在鍋內蒸熱,如上述噴灑白酒,乾毛巾包裹重複使用2-3次用藥袋陰涼處或以塑料袋封好置冰箱內,再用時先貯存藥汁少洗灑在布袋上,使其溼潤,後蒸熱灑酒再運用。如此,每袋藥可用5-7天。另外,貯存之藥汁,亦可每次以30-50cc入1000cc熱水中浸洗患部,多以手足部適合。

五、熱敷的注意事項:

(一)暴露患部,保持溫暖無風,免受風寒,每次熱敷結束後,用乾毛巾擦淨溼氣。

(二)毛巾摺疊平整,熱量均勻透入,以防燙傷皮膚。

(三)熱敷時可隔毛巾拍擊,勿按揉,熱敷後,患部不可再用手法,容易破皮,因此熱敷均應在手法操作使用。

(四)熱敷溫度應以患者能忍受為限,對皮膚知覺遲鈍的患者尤須注意。

(五)孕婦、高血壓、嚴重心臟病、實熱證、虛熱證、年老體虛者、局部瘡湯及破皮者禁用。

中醫推拿正骨之推拿的常用輔助方法 熱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