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別人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而你卻不能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別人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而你卻不能

最近在做關於“讀書”的主題閱讀,昨天讀完了最後一本——《實用性閱讀指南》。

作者大巖俊之曾是一個討厭讀書的人。學生時期,他的語文成績常常不及格。出來工作後,閱讀理解能力極差讓他吃盡了苦頭。

當他準備創業時,他突然醒悟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於是,他開始了瘋狂的讀書之旅。一年的時間裡他讀完了300本書。然而,這些努力都付諸東流了。因為不管他怎麼拼命讀,他都記不住讀過的內容。

為此,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參加讀書討論會,通過認真研究書友的經驗,他最終解決了讀過即忘這個難題。可是又出現了一個問題:知識雖然吸收了,但在他身上卻沒有體現出任何成果。換句話說,就是他並沒有把知識化為能力,並沒有把讀過的書變成錢。

為什麼大巖俊之會出現這種問題呢?因為他光讀書不行動。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大巖俊之終於意識到了問題。接下來他通過不懈地汲取知識和付諸行動,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後來大巖俊之把自己的讀書經歷寫成了一本書,這就《實用性閱讀指南》的由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本書。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別人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而你卻不能

一、有效率閱讀

談到有效率閱讀,幾乎所有關於“高效閱讀”的書都會提到閱讀要有目的。日本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曾說過:“讀書的目的就像照片的‘焦點’。即使拍攝同樣的場景,聚焦於面前的花朵和聚焦於遠處的建築,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讀書也一樣,抱著不同的目的閱讀同一本書,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閱讀一定要帶著目的去讀。帶著主動意識去讀書會讓我們更加專注,效率也會更高。

有效率地閱讀還要有時間觀念。我的主業是讀書,每天我都會讀書。但是我讀書的效率並不高。為什麼呢?因為我缺乏時間觀念。每次讀書,我都抱著能讀多少算多少的心態去讀。 沒有壓力,速度自然慢了。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後,通過設定鬧鐘限時閱讀,我的閱讀效率提升了很多。

有效率地閱讀可以同時讀多本書。這個觀點顛覆了我的認知。在過去,我的閱讀習慣是一次只讀一本書。如果一本書未被讀完,我絕不會開始讀第二本。我自以為是認為這樣可以讓我更加專注。事實卻並非如此,長時間讀同一本書,會讓大腦變得低效。

其實在我學生時期,我就知道這個原理了,只是在我成長過程中被我遺忘了。為什麼課程表上一天要安排不同的科目,而不是一天就安排一門課?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大腦保持高效。正如作者所說:“短短一天裡,多次閱讀不同書,可以讓我們大腦不斷轉換思考,反而對書本的印象更深。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別人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而你卻不能

二、如何汲取知識?

如何汲取書中的知識呢?做讀書筆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讀書筆記的做法有很多種,作者最推崇的是“思維導圖”讀書筆記。這也是我一直在用的方法。

為什麼我當初會選擇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呢?因為思維導圖可以把書中的知識濃縮到一張紙上。這便於我寫讀書文章,也能讓我的記憶更加深刻。

如何製作讀書思維導圖筆記呢?

思維導圖可以畫在紙上,也可以用在線工具製作。讀書思維導圖筆記有兩種形式:一是以閱讀目的為導向的思維導圖;二是以要點為導向的思維導圖。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別人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而你卻不能

什麼是以閱讀目的為導向的思維導圖呢?就是先確定自己讀書的目標,然後在書中找答案。我們只要把四類信息寫在思維導圖上即可。一是書的基本信息,如書名、作者、副標題等;二是讀書目標,可分為大的讀書目標和深入挖掘的小的讀書目標;三是答案,按照閱讀目標寫下答案;四是總結,可以是讀後感或發現。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別人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而你卻不能

什麼是以要點為導向的思維導圖呢?就是按照順序整理書中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建議先把書通讀一遍在開始做這種思維導圖。因為一邊讀一邊做思維導圖,有時候會出現一大堆要點,一張紙都寫不完。當我們把書通讀一遍時,對整本書就有一個粗略的瞭解,我們會發現真正對自己有用的要點會少很多。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別人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而你卻不能

三、如何把讀過的書化為能力?

這本書最出彩的地方是,它不光教人如何汲取知識,還教人如何將書本知識付諸於行動。那麼如何開始做呢?

首先,從書本上設定行動目標。什麼意思呢?就是讀完書後具體想要做些什麼?嘗試把行動目標寫下來。目標一定要明確的、可度量的、可實現的、結果導向的和有截止時間的。如果目標比較模糊或與現實差距太大,目標是無法實現的。

其次,想象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這樣可以提高行動的動力。可以嘗試對自己依次提出四個問題。一是“達成目標時,具體會是怎樣的狀態?”二是“達成目標時,自己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三是“達成目標後,會看見什麼?”四是“達成目標後,會感覺到什麼?”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別人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而你卻不能

第三,明確現在的位置。推薦用數字表示自己如今所處的狀態。怎麼做呢?把最好的狀態(即最終目標)設為100%,看看現在是百分之幾。一定要問一下自己為什麼現在是百分之幾?如果我們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能客觀地知道自己現在的位置在哪。

第四,思考與行動目標之間的差距。如果現在的狀態和最好的狀態差距過大,可能就會讓人失去幹勁遲遲不去行動。我們可以把目標進行切分。怎麼做呢?對自己進行提問:“如果是在現在狀態數值的基礎上,加上10%,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增加10%是為了不與現狀偏差太大,這樣我們才會有動力去行動。之後我們可以每次增加10%,一點點進步,我們總能實現100%的目標。

第五,思考填補差距的行動方案。怎麼做呢?思考達成加10%以後所處位置的目標,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儘可能想出多個行動方案,建議5個以上。

第六,選擇一項行動方案。

從我們寫下的眾多行動方案中選擇一個現在最想著手做的。為了便於行動的順利進行,我們可以問一下自己:“如果這樣做了,會有什麼結果?”對結果有數,我們做起事來相對會輕鬆一點。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別人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而你卻不能

第七,將行動細化到明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怎麼做呢?先對自己提問:“為了實現目標,這一週裡我可以做些什麼?”然後儘可能多的寫出自己能做的事項。最後從中挑選一項明天開始去做。

第八,確定需要實施的事情。當我們挑選出明天要做的事時,就要確定這個事項具體的開始時間和截止時間。還要確認一下自己達成的目標以後的心情。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可以提高我們做事的動力。

第九,將行動告知他人。這樣雖然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這個壓力不會壓垮我們,反而會促進我們去行動。因為我們的行動目標其實很小,很容易就能實現。我們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寫下我們的行動宣言,也可以直接告訴別人。

最後,是行動。如果我們成功採取了行動,也要把最終結果告訴他人。我們可能會收穫讚揚。它可以增強我們實現終極目標的自信心。

很贊同大巖俊之說的一句話:“這個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通過採取與作者相同的行動,或按書上所寫的方法加以嘗試總能得到一些收穫。”知識,只有付諸行動才會發揮作用。所以我們只有把學到知識付諸行動,我們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才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

作者簡介:羅東龍,職業讀書人/自由撰稿人。願傾盡一生,讀萬卷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淬鍊有趣的靈魂。歡迎關注,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