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鋼:存在的本質(-)

世間萬物都是從“存在”開始的......

胡寶鋼:存在的本質(-)

一、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

存在(Sein)同存在者(dasSeiende)有別。存在是最高的普遍性,一切存在者都存在。但存在不是人類上的普遍性,因為人類是用來區分在者的,所以,從人類上說,無所不包的普遍性沒有意義。

存在不是一種特殊的存在者,不是某一類存在者的抽象共性,也不是存在者的一部分或屬性。

所以,定義法、歸納法、演繹法,都無法適當的表達存在。我們簡直不可能離開存在者談存在,那就得找出這樣一種存在者來:對它來說,存在本身是首要的,至於作為什麼東西來存在則是次要的。

人,就是這種存在者。但人不同於其它存在者,因為人在他的存在中同存在本身打交道。這僅僅只是存在的一個表現層面。

同時,只要人存在著,他就對他的存在有所作為,無論有意還是無意;他就對存在有所領悟,無論明確還是含混。

如果人同他的存在不發生關係,人就不存在了。唯因人對自己的存在有所領悟、有所作為,人才存在,人才“是”人,而且僅僅只是人。那麼,除了人之外,還會有另外一個存在嗎?

胡寶鋼:存在的本質(-)

二、存在是存在的我吾

所謂萬物,就是存在。其中,“存“,指的就是"人體","在",指的就是物體。一切存在,都是存在者的存在。所謂“存”,就是人生;所謂“在”,就是物長!

所以,“存在”,就是人與物之間的一種共生長狀態。“我存,故它在,它在,故我存”!即,“我陰,故它陽;它陽,故我陰”。

黑格爾哲學思想的核心是:“存在即合理”,指的是“凡是實際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縮語。

這裡就立即出現了一個問題:凡存在的有可能合乎理性(邏輯),但凡存在的不一定有合適理由(歸納)。

這裡,黑格爾哲學思想中的“存在”,其實指的是人的。人“生”的陰性和人“長”的陽性,主觀上描寫了人的存在狀態!

顯然他在這裡忽視了一個“吾”,這裡的“吾”與今天的“物”具有相同的含義,即,“吾虛,故它實,它實,故我虛”!

胡寶鋼:存在的本質(-)

三、存在是存在的共識:

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體之外,物體也有它的客觀存在。

這裡的“存在”所指的就是“有”的意思,而“有”又分“實有”和“虛有”。"實有”就是物體的大千世界,“虛有”更是包羅萬象。

比方說,一個人來到人世,就是“實有”的存在,後來他死了,就是一種“虛有”的存在。

另外,所謂“合理”,就是黑格爾的合乎理性,與人世間的人格,人倫,做人道理完全不是一回事。合乎理性是指合乎邏輯性,合乎自然規律性。

這樣,“存在”即合理,當然就是有道理的,合乎邏輯的,合乎理性認知的。

胡寶鋼:存在的本質(-)

四、存在是完全的存在:

人類探索世界的目的本質上講,是為了追求一種完全的存在。

《金剛經》 裡關於圓滿的說法,它包含了一個更深刻的意思。

所謂的圓滿,就是完全,而真正的完全都是從不完全中而來,是建立在對人體的完美和對物體的完整兩個包容之上的。

智慧是完美的,科學是完整的!一個是對於人體智慧的不完美的包容,另一個是對物體科學的不完整的包容。

所以,人體不可能是完美的,物體也不可能是完整的。

(未完待續,更多的交流可關注“定慧堂”)

胡寶鋼:存在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