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有沒有用?何時有用?何時沒用?為何有用?為何沒用?

企業文化,有用,還是沒用?何時有用?何時沒用?為什麼有用?為什麼沒用?|《道德經》第四十三章經典解讀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幾乎每家企業的牆上,都掛有自己的使命願景價值觀等內容。人們稱之為“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到底有用,還是沒用?何時有用?何時沒用?為什麼有用?為什麼沒用?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學習《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原文解讀: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水那麼柔弱,但卻水滴石穿,更可穿越石縫,甚至滲到很深的地下面去。所以,至柔之物可以對於至堅之物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企業文化,有沒有用?何時有用?何時沒用?為何有用?為何沒用?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無為”,可以理解為“無我”,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較高的格局和境界。


企業家要做成一件事情,既需要具備硬實力:硬實力包括權力、資源、方法、工具,行業地位等等;更需要具備軟實力:軟實力代表著企業家個人的格局和境界,代表著一種精神的力量,代表著一種企業的文化和氛圍。


擁有一份文化的軟實力,難事亦可達成,就像至柔的水,能夠滲透至堅的物體一樣。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言之教”,是一個單位的文化氛圍,是領導者的身體力行,是大家對做事情的原則所形成的心照不宣,是一種潛規則。“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對於任何一個組織來說,要達到“無我”的境界,是很難的,天下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無我”。


在這裡,老子是告訴我們:領導者的格局和境界,以及一個組織的文化氛圍,都是至關重要的。


企業文化,有沒有用?何時有用?何時沒用?為何有用?為何沒用?


然而,在現實中,企業文化都是很虛、很空洞的內容。牆上掛著的這個標語很好,可是和我沒有關係。貼在牆上的口號明明是那麼寫的,可是面對客戶、面對一個合同、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另外一套做法。


所以,一些人就認為企業文化是虛的、無用之物。如果說的和做的不一致,企業文化確實沒有用。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陽明先生教誨我們“知行合一”,其本質是什麼?


“知行合一”的本質是“知行本一”:有怎樣的知就有怎樣的行,換句話說,有怎樣的行就體現怎樣的知。


假定有一家公司,牆上掛著很好的“標語口號”,但事實上,大家做的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這說明什麼呢?


這說明掛在牆上的確實是空洞的口號。


但是,這家企業的文化一定是真實不虛的。

什麼叫真實不虛呢?


例如,在一家平庸的企業,做任何事情都是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即便是一個比較優秀的人才,到了這個氛圍以後,很快就會被同化。這正是“無有入無間”,文化的氛圍對於人的影響、對於組織的影響無孔不入。


這也正是“不言之教”。沒有人明白無誤地告訴你,公司採取的是平庸主義。恰恰相反,掛在牆上的都是“追求卓越”這樣的口號,但事實上人們所形成的這個平庸氛圍,形成了這家企業真正的文化。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快就會被同化為一個平庸的人。


一個組織,一家企業內形成的這些氛圍,可謂“虛而不屈”,就像風箱一樣的一個能量場;大家在這個能量場裡活動,所產生的結果,就和這個文化、和這些氛圍密切相關,這正是“動而愈出”。


所以,企業文化不是虛無空洞的,它是很真實的,它是企業里人們奉行的潛規則。


企業文化,有沒有用?何時有用?何時沒用?為何有用?為何沒用?


每一個組織都有它的文化,大家基於文化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今天跟客戶的這頓飯吃還是不吃,合同籤還是不籤,針對客戶的投訴我們該如何處理?以上反映的都是一個企業的文化。文化代表著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一些價值判斷的準則,決定了某件事情做還是不做,以及如何去做。


很多優秀企業,奉行的是一種奮鬥文化,這種文化未必清楚地寫下來,但它一定是員工共同的行為準則,所形成的一種整體的奮鬥氛圍,它是真實存在的。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些個人見解,都有固有的行為和習慣,但是一旦進入一個組織當中,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會被這個組織的氛圍所同化,這就是,“天下之至柔”(文化的無形力量),“馳騁天下之至堅”,文化左右了我們的行為。


因此,掛在牆上的“口號標語”,很可能只是企業想達到的目標,它距離員工可能很遙遠,所以大家就覺得“虛無空洞”。其實,這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只能算是打引號的“企業文化”。


大家每天共同工作、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這種氛圍,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因而是真實有力的,員工就是被這些無形的文化氛圍所左右、所薰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員工在一個有奮鬥文化的企業當中,就會不斷地激發出創造力和想象力。


企業文化,有沒有用?何時有用?何時沒用?為何有用?為何沒用?


一位著名企業家講過一段話:“以身作則,不是影響他人的重要手段,是唯一手段。”


一個企業家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進而提升格局和境界,就可以憑藉高尚的人格去影響幹部員工,因而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文化的氛圍。


企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企業家之間的競爭,企業家之間格局與境界的高低、上下的差別,塑造了不同的企業氛圍。企業的一些重要的專利、技術、創新,這些當然很重要,我們需要這些硬實力,同時少不了軟實力。


企業文化,有沒有用?何時有用?何時沒用?為何有用?為何沒用?


正如《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所講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萬事萬物都是一陰一陽。企業除了硬實力,同時還具備軟實力。軟實力蘊藏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而“道”就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用功,這才是真正的競爭力。相反,在看得見的地方,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異是比較有限的。


因此,“道”在低處,“道”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道”在至柔之處,“道”在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下功夫,真正建立起一個奮鬥的文化,積極向上的文化,創新才能夠源源不斷。

如果一家企業的奮鬥文化,變成了享樂文化、平庸文化,即便今天還有許多創新,但是因為沒有了持續創新的源頭,該企業裡的創新就會慢慢地枯竭。


所以,文化是心的呈現、是心靈品質的呈現、更是心中寶藏的呈現。企業家以及整個的管理團隊,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提升格局和境界,這才是企業文化的源泉,是企業競爭的根本要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