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力量,讓生活更有味

歐陽偉

28歲的大連小夥小強,硬生生地被人從高鐵上趕了下來,時間是2月13日中午。原來,那天座位在3號車廂的小強到9號餐車買了盒飯,看到臨近的8號車廂裡有很多空位,就找了一個靠窗的位子坐下來吃飯。再回擁擠的3車廂有點麻煩,因此,吃完飯他繼續在座位上玩手機。忽聽見列車員喊:武漢站到了,請8號車廂的全體乘客下車。小強坐著沒動,回答道:我是去長沙的,不是到武漢。列車員說:你自己誤打誤撞來了這個車廂,跟他們坐在一起這麼久,為了做好疫情防控,你得跟著他們下去!就這樣,小強莫名其妙陰差陽錯在武漢下了車。

站在站臺上,望著列車漸漸遠去,面對著這個陌生又正暴發疫情的城市,他一臉茫然。

這是李朝全發在《光明日報》上的報告文學《一位叫“大連”的志願者》給我的第一印象,一個現實版的“人在囧途”。

“在大連經營一家手遊工作室,過完元宵節,小強計劃去長沙。他每年都要去長沙,找和他一起做手遊工作室的師傅拿腳本和IP。”沒想到,他卻在武漢被趕下了車。

得想法離開武漢!情急之下,飢腸轆轆的小強想找志願者幫忙。他搜索到一個本地誌願者招聘信息,“包吃包住”太有吸引力了。

他想,要不就去醫院當志願者吧?他搜索了一下最近的醫院,搜到武漢市第一醫院,電話打過去,對方說:來吧!我們正缺人。

這就是小強當志願者的由來。

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存在,看起來比真實更真實,唯其這樣,才能比真實更有味。著名作家王躍文在談及“您心目中好小說的評判標準是什麼”時說:“我心目中的好小說,首先它是真的,甚至比現實還真,因為它經過了作家對現實的提煉與祛蔽。這其中肯定有美善的一面,但也不能迴避殘酷黑暗的一面。小說家的良心,就是不能在真相面前轉過臉去。”雖然他談的是小說創作,對於非虛構作品同樣適用。

有人說,作家不僅得是個能講故事的人,更得是個會講故事的人。一個優秀的作家就像一位高超的鑽石切割師一樣,讓那些原本就很精彩的故事更加光彩奪目,也讓那些乍看並不怎麼起眼的故事煥發出不一樣的光輝。

李朝全把這個故事講得環環相扣、妙趣橫生。在高超的敘事藝術之外,字裡行間無不滲透著作者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看似平淡中,凸顯出作者在災難面前對人性的洞察與思考,從而再次印證了“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句貌似陳舊卻顛撲不破的真理。李朝全說,人物立住了,作品就立住了。換言之,人物立得住,作品才立得住。這是對《一位叫“大連”的志願者》最好的詮釋。

兩天來一連串的打擊讓小強打起了退堂鼓:我得趕緊另找工作,這個活兒不能幹了!

小強在大連交通廣播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出了求助微信。節目播出後,電臺立即成立援助報道小組,當天晚上,記者聯繫上了小強。

小強說,我只想大連醫療隊如果有返回大連的,第一批帶上我就行。電臺幫助小強聯繫上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領隊劉醫生。劉醫生與小強成了朋友。大連交通廣播電臺通過官方微信、微博和抖音同步推出《大連義工小強的武漢日記》,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小強的心態越來越平穩了,他從義工轉成了志願者,變得更有耐心,和患者時常能有一些交流,心底慢慢生出了樂觀和幽默。

小強成了紅人,小強火了。

小強只是千千萬萬志願者的一個縮影,他的經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藍本。李朝全巧妙地結構文本,看似娓娓道來,實則與眾不同,讓小強在一波三折中鮮活起來,讓我們看到了他在災難面前的無助與迷惘,種種囧途和窘境,本能與超越、人性的弱點與光輝都表現得酣暢淋漓。小強的“真性情”“人情味”和“煙火味”,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活的感恩,在品味中汲取人生的力量。

“因為真實,所以更有力量,更有可信度,也更能打動讀者。”李朝全是倡導者,更是踐行者。我以為這正是《一位叫“大連”的志願者》給我們的啟示,這也正是報告文學的生命力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