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力量,让生活更有味

欧阳伟

28岁的大连小伙小强,硬生生地被人从高铁上赶了下来,时间是2月13日中午。原来,那天座位在3号车厢的小强到9号餐车买了盒饭,看到临近的8号车厢里有很多空位,就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吃饭。再回拥挤的3车厢有点麻烦,因此,吃完饭他继续在座位上玩手机。忽听见列车员喊:武汉站到了,请8号车厢的全体乘客下车。小强坐着没动,回答道:我是去长沙的,不是到武汉。列车员说:你自己误打误撞来了这个车厢,跟他们坐在一起这么久,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你得跟着他们下去!就这样,小强莫名其妙阴差阳错在武汉下了车。

站在站台上,望着列车渐渐远去,面对着这个陌生又正暴发疫情的城市,他一脸茫然。

这是李朝全发在《光明日报》上的报告文学《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给我的第一印象,一个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在大连经营一家手游工作室,过完元宵节,小强计划去长沙。他每年都要去长沙,找和他一起做手游工作室的师傅拿脚本和IP。”没想到,他却在武汉被赶下了车。

得想法离开武汉!情急之下,饥肠辘辘的小强想找志愿者帮忙。他搜索到一个本地志愿者招聘信息,“包吃包住”太有吸引力了。

他想,要不就去医院当志愿者吧?他搜索了一下最近的医院,搜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电话打过去,对方说:来吧!我们正缺人。

这就是小强当志愿者的由来。

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看起来比真实更真实,唯其这样,才能比真实更有味。著名作家王跃文在谈及“您心目中好小说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时说:“我心目中的好小说,首先它是真的,甚至比现实还真,因为它经过了作家对现实的提炼与祛蔽。这其中肯定有美善的一面,但也不能回避残酷黑暗的一面。小说家的良心,就是不能在真相面前转过脸去。”虽然他谈的是小说创作,对于非虚构作品同样适用。

有人说,作家不仅得是个能讲故事的人,更得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一个优秀的作家就像一位高超的钻石切割师一样,让那些原本就很精彩的故事更加光彩夺目,也让那些乍看并不怎么起眼的故事焕发出不一样的光辉。

李朝全把这个故事讲得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在高超的叙事艺术之外,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看似平淡中,凸显出作者在灾难面前对人性的洞察与思考,从而再次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貌似陈旧却颠扑不破的真理。李朝全说,人物立住了,作品就立住了。换言之,人物立得住,作品才立得住。这是对《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最好的诠释。

两天来一连串的打击让小强打起了退堂鼓:我得赶紧另找工作,这个活儿不能干了!

小强在大连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出了求助微信。节目播出后,电台立即成立援助报道小组,当天晚上,记者联系上了小强。

小强说,我只想大连医疗队如果有返回大连的,第一批带上我就行。电台帮助小强联系上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领队刘医生。刘医生与小强成了朋友。大连交通广播电台通过官方微信、微博和抖音同步推出《大连义工小强的武汉日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小强的心态越来越平稳了,他从义工转成了志愿者,变得更有耐心,和患者时常能有一些交流,心底慢慢生出了乐观和幽默。

小强成了红人,小强火了。

小强只是千千万万志愿者的一个缩影,他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蓝本。李朝全巧妙地结构文本,看似娓娓道来,实则与众不同,让小强在一波三折中鲜活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他在灾难面前的无助与迷惘,种种囧途和窘境,本能与超越、人性的弱点与光辉都表现得酣畅淋漓。小强的“真性情”“人情味”和“烟火味”,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恩,在品味中汲取人生的力量。

“因为真实,所以更有力量,更有可信度,也更能打动读者。”李朝全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我以为这正是《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给我们的启示,这也正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