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蓋章文化”阻礙在家辦公

日本“蓋章文化”阻礙在家辦公

日本的印章文化歷史悠久,根深蒂固,早在奈良時代,日本模仿中國隋朝、唐朝做的做法,開始使用官印。江戶時代,印章在民間流行。1873年,日本印章登錄制度開始施行,延續至今,署名蓋章成為一種制度和文化。印章寓意著權力效應。日本人一生平均擁有五枚印章,近年,雖然電子商務、電子申請、電子署名一定程度開始普及,但是多數日本人還是執著於使用印章。過去象牙印章在日本是身份的象徵,亦是珍貴收藏品,1989年起《華盛頓條約》生效,禁止象牙進出口,日本的象牙印章變得十分稀罕。

日本的印章分為好幾類,各有用途,“認印”是一般的印章,材料一般低廉,比如用於取郵寄包裹蓋章,公寓裡集體辦什麼事需要住戶蓋章等。“銀行印”用於在銀行和證券公司開設賬戶時蓋的,還有一種專門的“訂正印”,蓋在文件的修改之處,以示慎重。“實印”則是正式的在政府部門登錄使用的印章,比如買賣房子、繼承財產等要用到“實印”。還有一種“落款印”,則蓋在書畫作品上。

話說2020年4月7日,日本政府發出針對7個都府縣的緊急事態宣言,企業紛紛採取員工在家辦公的方式。但是現實情況是,員工卻無法完全在家上班,每週還得去職場兩三天,去公司的首要理由是:需要完成請求書、稟議書的簽字蓋章手續,印章是不能帶回家的。其他理由還有:要參加重要的會議,要去銀行,有重要的客戶要見等等……日本企業的運營需要通過許多紙質的辦公文件來完成。比如稟議書,是常見的文件,“稟議”相當於“申請”,稟議制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決策體制。它原為行政機關就重要事項向上級呈報的一種公文制度。稟議制的實施範圍後來已擴大到企業。員工做個企劃,或者需要購買一些辦公用品,都需要寫稟議書,寫明用途、目的,然後層層上報,科長、部長等簽字蓋章,這些是無法在網上完成的。

日本“蓋章文化”阻礙在家辦公

疫情嚴重的日子,日本各地的法務局依舊每天接待不少人,企業申請補助金和融資,都需要去法務局申請法人登記事項證明書和印章證明書,可見在日本,印章的地位舉足輕重。法務局呼籲緊急狀態下可在網上申請證明書,而後由法務局郵寄到位,只是日本人覺得為了重要的文件親自去一趟當場辦成比較放心。日本CFO協會3月18日到4月3日針對577名上市企業的財務責任者進行了“新冠肺炎對財務工作的影響”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蓋章業務的存在是讓人無法在家工作的最重要原因。

有趣的是,去年9月入閣的日本IT擔當大臣竹本直一同時也是“保護日本的印章制度和文化議員聯盟”的會長,他新上任時,在記者會上有記者指出:IT行業推行的數碼化方向和蓋章是矛盾的,而竹本直一解釋說:印章文化和數碼社會不是對立的,需要下一些功夫讓兩者並存。全日本印章業協會的德井孝生會長提倡印章應該與時俱進,走數碼化的道路,比如蓋章後掃描,在網上使用掃描的印。但是這種方式為世人普遍接受還需要一些時間。就像喜歡用現金購物一樣,日本人對印章愛不釋手。(黃文煒)


日本“蓋章文化”阻礙在家辦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