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個位於三市交界處的縣城,被譽為“天下第一縣”,是堯故鄉

運城市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華夏民族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更有甚者,在運城垣曲縣發現了“世紀曙猿”,是考古界發現的人類最早用火的實證,被認為是人類起源地,是人類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活動跡象。

山西一個位於三市交界處的縣城,被譽為“天下第一縣”,是堯故鄉

而位於運城市的一個縣城,它就是運城悠久歷史,深厚底蘊的見證者,它就是絳縣。絳縣位於運城市東北隅,中條山西北麓,它還處於運城、臨汾、晉城三市交界地帶,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山西一個位於三市交界處的縣城,被譽為“天下第一縣”,是堯故鄉

大家可別認為這個處於三市中間地帶的縣城微不足道,因為通常位於省市交界處的地方受困與地理環境,經濟發展都比較緩慢滯後,但是絳縣在春秋時期就是晉國的國都,歷史上著名的春秋晉國國君晉獻公、晉文公、晉靈公的墓都在絳縣,而且據考證,絳縣還是五帝之一帝堯的故鄉,在絳縣周家莊發現的面積高達500萬平米的周家莊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最大的人類聚集地。

山西一個位於三市交界處的縣城,被譽為“天下第一縣”,是堯故鄉

絳縣的人文歷史追溯起來,甚至可以當中國所有的縣的祖宗,因為絳縣是是先秦歷史典籍中首次出現“縣”這一名稱,有”天下第一縣“的稱號。

悠久的歷史,光輝的起點並沒有讓絳縣的歷史進程一帆風順,歷史上絳縣的區域劃分一直在變動,甚至還有撤銷縣制,劃入其它縣的事情發生,從春秋時期的絳縣到東漢的絳邑縣,再到北魏分為南絳縣和北絳縣,西魏又稱其為“絳郡絳縣”,所屬的行政地也是一再變化。本以為到了近代,絳縣會安穩了,沒想到在1958年11月,絳縣建制撤銷,東部歸翼城縣,西部歸聞喜縣,縣境隸屬同上,到了1961年,絳縣建制才再次恢復。

山西一個位於三市交界處的縣城,被譽為“天下第一縣”,是堯故鄉

由於絳縣是人類文明得到發源地,所以這裡文物遺址數不勝數,絳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5處。2004年絳縣橫北村西周墓群的發掘以揭開古倗國地理謎團獲得兩項國家級大獎,繼臨潼兵馬俑之後第二個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一等獎。此外還有周家莊、韓莊等72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以及254處明清古民居,特別是柴家坡古民居群被評為2010年山西省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山西一個位於三市交界處的縣城,被譽為“天下第一縣”,是堯故鄉

如果只有文物遺蹟,沒有自然風景,那麼旅遊觀光價值會大打折扣,因為如果那樣,恐怕來的只有考古學家,絳縣的自然風光也是美的不可方物,尤其是東華山森林公園,溪水潺潺、泉水汩汩、山水如畫,美不勝收。

關於東華山還有一個神話傳說呢?據說這裡是小沉香“劈山救母”時,巨斧砍下,山峰開裂,一半留在陝西華陰縣,即名聞天下的西嶽華山,另一半飛越500華里,落到絳縣境內,則成為 今日之東華山,故西嶽華山東仞,華山西壁均為萬丈懸崖,遙遙相對,如今刀斧劈削印跡尚依稀可見。

東華山山勢奇特雄偉,山奇水美,樹蔥石秀,無山不綠,林草茫茫,一天景各異,一年色不同,絕對是旅遊避暑的絕佳去處。

山西一個位於三市交界處的縣城,被譽為“天下第一縣”,是堯故鄉

另外,絳縣的歷史文化古建築也是非常的豐富,位於絳縣衛莊鎮張上村的太陰寺寺內存有中國最大的獨木雕臥佛,更有歷代刊刻大藏經中流傳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經《趙城金藏》,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被譽為有史以來第一大發心藏經;還有景雲宮、董封戲臺、絳縣文廟等都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山西一個位於三市交界處的縣城,被譽為“天下第一縣”,是堯故鄉

近來年,在國家與政府的扶持下,絳縣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促進當地人民的就業與勞動保障,大力發展旅遊業,同時開發了生態農業,使人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落成於2014年的絳縣東華山滑雪場建設規劃項目為冬季滑雪、夏季滑草和水上樂園,已經成為了當地現代化旅遊的重點項目,不僅為當地人們帶來的生活歡愉,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周邊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山西一個位於三市交界處的縣城,被譽為“天下第一縣”,是堯故鄉


文/老西兒侃三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