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風極賺~你的勤奮,可能不足以讓你過上好日子

01王健林的“勤奮”

王健林繼“1個億的小目標”之後,又上了一次熱搜,這次是因為一張行程單:

千風極賺~你的勤奮,可能不足以讓你過上好日子

跟著還有“萬達君”的一大碗雞湯:

那句著名的雞湯咋說的?

最怕的不是別人比你強,怕的是比你強100倍的人比你還100倍的努力。

這個比你努力100倍的人,今年已經62歲了。

他雷厲風行,充滿朝氣,比整天抱著手機刷朋友圈的你有活力多了。

62歲的人了還能這麼拼,你服不服?

誰能做到如此,舉個手?

這世上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當被問到“你對成功怎麼看”時,王健林談了3點:

一是要勤奮,二是要有智慧,三是運氣。

你我皆凡人,要供認,運氣不常有,而人與人的聰慧大抵相近,最後拼的實踐上就是勤奮。

62歲的首富尚且如此勤奮、如此拼,咱還有啥理由不努力、不拼一把本人的人生呢?

(“萬達君”寫到“你我皆凡人”的時分不曉得有沒有唱出來……)

其實“1個億”的小目的倒沒什麼,人家說的也是大實話,想成為首富,連拆分紅最小單位的目的都完成不了,那可不就是扯淡麼。

不過最近萬達明顯目的性地“造神”式運動,就有些刻意了,所以竊以為以此次為代表的類似宣傳都不算成功。顯然萬達從前幾年開始就已經看到了“馬雲”這塊金字招牌的虹吸效應,但模仿歸模仿,一直只得其形,未得其神,偌大的萬達還是缺策劃人才。

02成功的鏈條

王健林勤不勤奮呢?勤奮。不勤奮的人想成功就真的是扯淡。

王健林有沒有宣傳的那麼勤奮呢?可能沒有(況且如上行程表深究起來並不算多勤奮)。有錢人為了增加“

財富合理性”,一般都會耍這樣的小太極,否則屁民會認為他的錢是大風颳來的,這樣就會增加他人的嫉妒,導致社會阻力。

王健林說的這三點正確嗎?正確,只是次第有點問題,確切的排法應該是“運氣——聰慧——勤奮——聰慧——運氣”。

經常看“請辯”的應該曉得,我說過好運氣是能夠發明的,這是由於我們經過本人的聰慧和勤奮,讓世界的銜接慢慢多了起來,於是之前的那些你想都想不到的好運,居然隨著你的進步,出人意料地一個個落在了你的頭上,你將其歸於“好運”,其實是你本人的發明讓不測銜接來臨在你頭上的概率增大了。

我又說過,一個人的先天神經智力或許並不那麼容易改動,但後天認知卻能夠經過努力學習而習得,類同於我們所說的“聰慧”,那麼“勤奮——聰慧——運氣”的次第看上去是對的了?非也。

為什麼?

這事兒得從初始狀態來看。

勤奮能夠習得聰慧沒錯,但,是什麼決議了一個人會不會勤奮,能否真的看得清當下勤奮的久遠意義呢?是眼界。而決議一個人眼界的,是初始運氣。假如將如今的王健林困在大山裡,或許他能走出來,但,若是他不斷就是一個對外界所知甚少的農夫呢?或許他想改動的話,真的能夠,但可惜,他可能連這個念頭都想不到,這才是由他的初始狀態決議的。

有人會問,對了,蔡叔你上次不是說人能夠經過本身努力來改動命運,不要埋怨社會,不要埋怨運氣嗎?是的,但這話是跟還能拿手機看到我的文章的人說的。關於還有才能上網,有條件學習的人來說,沒能改動命運最大的緣由就是本人,但關於某一小局部人,是真的無能為力。

所以這根成功的鏈條應該是這樣:

初始運氣——初始條件——概率性習得初級智慧——勤奮——習得高等智慧——持續踐行——創造更多好運……

03關於“勤奮”的那些坑

我知道在這裡的很多人都已經完成了上述鏈條的前三階,那麼,我們是不是真的能靠第四階的“勤奮”,來讓自己過上理想的生活呢?

勤奮,根據目的不同,分為很多種。

1、有些人的勤奮不是為了通向第五階,他們處於第四階,卻常常認為自己正處於第六階。他們的勤奮僅僅是埋頭做事,卻並沒有目的性地想從中習得什麼,於是,這種勤奮在缺少了腦子的參與以後,可以被叫作“瞎忙活”。

2、有些人的勤奮並非出於認知本能,而是做給別人看,在這裡我就直接套用一下李笑來提的概念,叫“表現型選手”。表現型選手並不十分在意自己的內在積累如何,在意的是當下一刻的得失,包括他人的評價、他人的評價對自己日後的影響等等,他們也許認為自己想得也很長遠,但本質上目光短淺。

3、有些人的勤奮是一種懶惰。比如谷歌總部總不待見谷歌中國的工程師,為什麼呢?因為雖然他們多數人看上去一直很勤奮,但卻總出不了多少成績,他們都更喜歡用細枝末節填滿自己的工作內容,都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工作量大但不需要多少創造性的工作上。這樣,當真正的難題來臨時,他們可以用“分身乏術”作為藉口來推脫,顯然,這只是一群單純的熟練工,對公司並無太大的價值,哪怕天天加班也一樣。

所以,勤奮和勤奮之間,也有著很多區別,如果你說為什麼我這麼勤奮,卻沒有得到理想的生活,是不是世界太不公平了?我想你會錯意了,可能是你的勤奮跟別人的不太一樣。

04勤奮的正確姿勢

當我們看到王健林的工作時長時,我們該看到他的工作內容,其實並無多少;當我們看到王健林早起健身時,我們該想到早起本就是很多老年人的習慣,況且還要趕早班機。而隨便動動亦是,只不過名字叫不叫“健身”而已;當我們看到宣傳王健林每天都是如何如何時,我們該想到,沒有人每天會遵循同一種習慣,因為生活總是在變化,世界總是有意外,宣傳就僅僅是宣傳。

在這件事上,我相信,如果你有機會去籤500億的合約,一定能堅持整夜不睡,第二天依然精神充沛,那你不是比他更勤奮?

所以我們更該看到的是,在合約以前,甚至是以前的以前,是如何導致的這個“以後”,這才有更大的意義。單純的時間長度上的付出,算什麼勤奮呢?宣傳上沒有說的內容是:你們儘管這樣去學吧,學一輩子也成不了下一個王健林。

勤奮,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卻非充分條件,不管這個“成功”是否是世俗意義的成功都是如此。

那麼,勤奮的正確姿勢究竟是怎樣的?

1、勤奮,是一件目的性的事。

勤奮並非像牛一樣埋頭犁地。牛看起來很“勤奮”,但犁地卻並非它的本意,它僅僅是在幹一件並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的苦力活而已。

牛對自己也不會有更高層次的規劃,它可能只知道,在這裡走來走去,到點了就有吃的,於是就走來走去,並不在意其他的事情。

別笑話牛,很多人做事很類似,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每天勤奮是為了什麼,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養家餬口,是啊,生存需要的確也是目的之一,但為什麼你在這裡做銷售,而不是在那裡修水管?為什麼你去大樓做保安,而不是去工地搬磚?很多人一言以蔽之——錢。收入哪高就往哪去。

這樣的勤奮,是不可能再往前進步了,因為他們的勤奮除了換到當天的口糧外,根本沒有定向積累效應,就算因為長期工作得到了某些積累,也是被動積累。而這種沒有主動把控方向的被動積累,一般說來,進步效率都是非常低下。

做好一件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目的性地學會做事的方式,而這樣的積累,只能建築在定向的基礎上,否則積累的效率很低。

身不知所以養之者

週末兩天,在南京紫金山琵琶山居做訓練。

算是做到了一半勤奮。

什麼意思?

因為訓練過程中,需要思考、總結、表達,所以算是勤奮的一種形式。

這是勤奮的那一半。

不勤奮的那一半呢?

這兩天,中斷了寫筆記的過程。

事實上,寫筆記的過程不時地因為種種原因中斷。

或者業務忙,或者出差多,或者在野外。

這三者都不是不寫的理由。

要想辦法把寫筆記再做成日日之功。

這方是在“勤奮”的自我培養上,做了一點基礎工作。

2、勤奮,是一件內生性的事。

第一點中說了:勤奮,是一件目的性的事。那麼有目的地讓別人知道自己勤奮,是不是也能是勤奮的目的之一呢?

真正勤奮的人,很少對外界宣稱自己有多勤奮。

比如經常深夜發朋友圈,拍一張筆記本的照片,配幾句“今天又要通宵了”之類的,就離真正的勤奮有一定距離。

姑且不論這種勤奮產生了多少價值,就是朋友圈裡有不少莫名其妙的“心疼”、“崇拜”和“點贊”就已經容易使這種勤奮偏離軌道。面對大量的掌聲,當事人就更有可能將本來有可能可以更有效率完成的事情帶到深夜去完成,而這種勤奮是否比其他時段更有意義,值得商榷。

所以這第二點就是:勤奮的內生性

勤奮,可以看作是加速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假如一個人擁有關於勤奮的正確認知和方向,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勤奮的動力是內生的。而有些人之所以需要他人的認同才能在壓力下“逼迫”自己不得不勤奮,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自己做事的真正意義,因此勤奮的動力是需要“外求”的。

外求的勤奮雖然也能提供動力,但由於其非內生性,時效就比較短暫,等有了下一個目標以後,只得再次外求,這樣的勤奮缺乏持久力,就無法持續擊敗惰性。

3、勤奮,是一件講效率的事。

很多人看勤奮只看時長,以為工作時間長、學習時間長,就是勤奮,其實這並不準確。

以前唸書時特別貪玩,被父母關在房間裡學習,一整天下來,父母以為總歸是有點收穫,其實並沒能做幾頁習題,還間接培養出了“左手跟右手打架”都能打一整天的本事。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將“時長”往勤奮上套,那麼請至少將“

有效時長”套在上面。

那麼是不是有效地專注做事就可以算作是真正的勤奮了呢?

也沒這麼簡單。

我們都曉得,每個人一天只能有24小時,除去睡覺的時間,普通人滿打滿算也就是最多18個小時左右,那麼這18個小時哪怕一點不糜費,都用於各種你以為的“勤奮”,是不是就能夠產生什麼神奇的事情了呢?

也不容易的。比方我想要乾的事太多,每天24小時肯定是不夠的,那怎樣辦?只能砍掉一些,砍掉哪一些呢?這是個問題。

所以勤奮的效率要點是:將你的有效勤奮用在刀口上。而這簡直是比勤奮的有效時長更為重要的事情,由於你首先得分得清輕重,同時還得是個出色的規劃家,不只是對事情自身的規劃,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整體規劃。

看看彷彿挺容易,不就是選擇嘛?其實不然,要將勤奮真正用在刀口上,需求“辨識、規劃、抑制、果斷、執行……”等多種才能的複合,很多人終其終身都沒能做到哪怕一次,怎樣會容易呢?

世人皆知勤奮好,所以才會說“道理我都懂”,但,真正的勤奮,可有幾人得見?見都沒見過,就不用說踐行了。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都能悟到一些東西,並找出適合自己的“勤奮”。

同時提醒大家:真正的勤奮有癮,是真的有癮,等嘗試過以後,就再也不會選擇懶了,因為真的太沒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