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監護室昏迷8天的音樂家奇蹟般復生,從此開啟了音樂治療之路

重症監護室是一個恐怖的地方,在那裡躺著的是下過病危通知書,奄奄一息遊走在死亡邊緣的人,在那裡留下了患者的恐懼與戰慄,親人的眼淚與絕望。可想而知,每一個有意識的病人在那個地方是多麼的孤獨與無助。

曾經想過,如果命中註定要離開,可不可以讓病人少一點恐懼,多一份淡定,讓家屬少一點遺憾,多一份安心。直到認識了音樂治療才明白原來真的存在這樣一種方式,可以給人留下無憾,《最好的療愈:當靈魂遇見音樂》就是一本介紹音樂治療在重症監護領域應用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安德魯.舒爾曼,他是第一位被認可為危重病治療學會會員的醫學音樂家,也是一名獨奏吉他手。他曾因誤診為胰腺癌,手術之後藥物過敏,差點送了性命,絕望之時他的妻子為生命垂危的舒爾曼播放了巴赫的《馬太受難曲》奇蹟般地將他從死亡的邊緣上拉了回來。之後他確信音樂在重症治療中的作用,並返回他差點喪命的外科重症監護室,做了一名音樂治療師。

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舒爾曼收集了大量的案例,結合相關的神經學、心理學、醫學、音樂理論,講述了一個個鼓舞人心的故事,從中讓人們看到音樂在作者治療中的安慰,治癒作用,音樂可以幫助病人與病魔抗爭,撫慰病人心靈,甚至帶領病人擺脫死神。

重症監護室昏迷8天的音樂家奇蹟般復生,從此開啟了音樂治療之路


1.不需要懂音樂,不需要懂治療,帶著我們原始的情感就可以開啟這本書。

“你要時刻銘記,將病人置於主體地位,而你作為表演者需要後退一步,給病人騰出空間,以便他們在情感或者認知層面上接受,或者間接地響應音樂。”

這是《最好的療愈:當靈魂遇到音樂》這本書中談到的音樂治療最基礎,最根本的原則。其實我們做任何事都一樣。知道我們面對的是誰,心裡有了對象感,才能對下一步怎麼做做出正確的判斷。

舒爾曼曾經是一名重症患者,他的健康受益於音樂,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演奏給病人帶去幫助,針對不同的病人同選擇不同的樂曲,在不同的場合他也會對樂曲進行調整。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音樂是世界的語言”,它是人類都理解,不需要翻譯,可直接交流思想情感併產生共鳴的世界語言。音樂治療被送醫院用在重症監護室,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安慰,也讓那裡的醫護人員得到了放鬆。

2.幫助患者為永遠的離開做好準備。

很多人稱安德魯.舒爾曼《最好的療愈:當靈魂遇到音樂》這本書跟葛文德《最好的告別》一樣感人。在《最好的告別》中談到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可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醫學具有不確定性,而死亡具有必然性。生命盡頭,坦然接受死亡。讓生命在臨終有尊嚴實際比單純延長生命更重要。

舒爾曼曾在重症監護室為一個晚期癌症患者演奏音樂,患者很清楚自己時日無多,在愛女陪伴下住院,樂曲聲中她回憶起了曾經和丈夫相愛,翩翩起舞的日子。丈夫一年前去世,聽著喜愛的音樂,她得到的是滿足,帶著甜蜜的微笑,慢慢地永遠閉上了眼睛,這個場景,讀起來悲傷中帶著溫情,這種效果來自於醫者的仁心,來自於音樂的魅力。

既然死神已來,不可能逃避,儘早做好準備,順其自然。音樂治療,更好地減輕人們的痛苦,不失一種最好的選擇。

重症監護室昏迷8天的音樂家奇蹟般復生,從此開啟了音樂治療之路


3.在治癒病人的同時自愈。

舒爾曼因為手術後休克時間過長,損傷了部分記憶,原先不需要看譜就能準確無誤彈奏的200多首樂曲,在出院後只記得寥寥無幾,後來他經常性頭疼,記憶力也大大衰退,彈奏吉他只能靠看譜去完成。

這樣必須看譜進行了幾年以後,忽然有一天他發現自己能記起以前的樂譜了。經過驗證確實是恢復了原來的記憶。為此他求證了一位腦科學專家,專家的解釋是除了音樂能帶給他改變,沒有別的原因。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音樂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重症監護室昏迷8天的音樂家奇蹟般復生,從此開啟了音樂治療之路

醫學通過身體治癒心靈、靈魂和精神,音樂通過心靈、靈魂和精神治癒身體。藝術家海頓說過,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最好的療愈:當靈魂遇見音樂》針對的是音樂治療在重症監護中的作用,那麼其他領域比如身邊高三學生考試焦慮,按照書中的介紹原理用音樂減壓應該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