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竟結合紅茶與綠茶的優點,這是什麼茶?

中國茶文化底蘊深厚,可考究的茶類的歷史已經有了幾千年。烏龍茶更是植根於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吸收融合了紅茶和綠茶的加工技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人們通常將龍鳳團茶視為烏龍茶的前身,這是不無原因的。宋元時期,當時的貢茶一直為龍鳳團茶,但到了明朝,由於明太祖朱元璋覺得龍鳳團茶工藝繁複,徒耗民力,因而下令罷貢,龍鳳團茶也隨之消失。不過此段時期後,中國的茶葉仍在發展。

它竟結合紅茶與綠茶的優點,這是什麼茶?

烏龍茶

一方面是雲南茶馬古道上普洱茶的運送川流不息;另一方面,諸如龍井、碧螺春之類的炒青綠茶開始崛起;而在原來生產龍鳳團茶的武夷山地區,則出現了一種既不同於綠茶,又不同於普洱茶的半發酵茶,這就是最早的烏龍茶。烏龍茶的生產製作與龍鳳團茶以及其他茶類都有不同,但烏龍茶並非無根之茶。在它之前發展近千年的龍鳳團茶,以及其他茶類的栽培、製作工藝、沖泡品飲技藝,為烏龍茶的橫空出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烏龍茶源於武夷山,這在中國茶界是基本公認的史實。但是長期以來,在報刊中也偶見不同說法,這其中有的是主觀臆解古籍詩文,有的是誤把地點與製作人混淆起來,有的則是為本地爭譽而杜饌文章。凡此,混淆了視聽,搞得業外人士似是而非。小編就烏龍茶發源於武夷山問題進行進一步佐證,同時就烏龍茶為何會發源於武夷山、烏龍茶製作工藝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它對於茶文化的影響等問題進行簡要闡述。

它竟結合紅茶與綠茶的優點,這是什麼茶?

烏龍茶

烏龍茶的製作工藝為何會起源於武夷山呢?小編認為,當是從散茶及松羅茶製作工藝演化而來的。我們知道,無論是最早記載的唐代“請雷而摘,拜水而和”的武夷“晚甘侯”,還是元代四曲皇家御茶園製作的武夷貢品“石乳”,均為蒸青團茶或餅茶。由於團、餅茶經蒸搗不能很好地保持茶葉的自然風味,且製做、飲用程序繁冗,既不能滿足世人品飲的要求,又影響茶葉發展。

由於有了這種正確的開端,爾後經過長期的逐步完善為曬(雨天則烘)、搖、抖、撞、涼、圍、堆等做青手法,並據情況“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力求水分揮發恰好,葉片發酵適度,香氣發越即炒、揉、焙之,形成了烏龍茶製作完整工藝。烏龍茶的製作工藝,比之綠、紅茶更為繁複,且做青達十幾個小時之長,要求茶師們力具匠心。

它竟結合紅茶與綠茶的優點,這是什麼茶?

烏龍茶

其獨特工藝造就出武夷巖茶具備“香清甘活”、滋味醇厚的獨特巖韻,因此,烏龍茶製作工藝的形成,是武夷山的一大貢獻。自此武夷巖茶及其製作工藝“由武夷傳到建甌、安溪各地,並傳入臺灣。”因此,“溪茶遂仿巖茶樣”,引得“鄭世報父子引進、種制武夷水仙於永春”,形成“武夷苗裔臺灣茶”。

關於烏龍茶製作工藝的形成還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傳說清朝年間,有一隊官兵經過武夷山,當時正值採製季節,廠主及工人們倉皇躲避,士兵們就睡於茶青之上。官兵走後,廠主見茶青已變軟,部分邊緣發紅,痛心不已。無奈之下,將其炒、揉、焙,結果意想不到其茶不但香高、味厚,而且比之松羅茶更無苦澀。筆者認為,士兵們在茶青上睡覺時壓迫、滾動,這種無意識的簡單“做青”,卻起到了部分發酵的效果,真是“歪打正著”。廠主、茶師們喜出望外,逐漸揣摩而為之,終於摸索出烏龍茶的製作工藝,這當然是初級階段的烏龍茶。這種偶然的巧合是有它的前因的。

它竟結合紅茶與綠茶的優點,這是什麼茶?

烏龍茶

以上就是小編的相關介紹,關注小編,大家可以瞭解更多茶知識,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