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

1-多少需要主動的閱讀,

2-越主動效果越好

《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目標

1-為獲得資訊而讀

2-為了理解而讀

指導型閱讀

自我發現型閱讀

閱讀層次

1-基礎閱讀

2-檢視閱讀:特點強調時間

3-分析閱讀:特點追求理解

4-主題閱讀

檢視閱讀:

一,有系統的略讀和粗讀

1)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注意副標題,說明。在簡單的歸類,以及同類包含了那些書籍。

(2)研究目錄頁

:這本書的基本結構做了概念理解。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這本書中涵蓋了那些議題範圍,以及書籍種類作者,那一條詞彙很重要。

(4)如果那是本包著書衣的新書,不防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主旨書中的摘要有助於瞭解所讀的作品。

完成以上四步驟,你對一本書已經有了足夠的資訊,讓你判斷是否詳細的閱讀,還是放棄閱讀。

(5)從你對一本書目錄很概略,甚至有點模糊的印象當中,挑幾個看來跟主題相關的篇章來看,如果這些篇章在開頭或結尾有摘要說明,就要仔細閱讀說明。

(6)最後一步,把書打開,隨便東翻翻西翻翻,讀個一兩段,有時連續念個幾頁,但不要太多。就用這種方法把全書翻一遍,隨時尋找主要論點訊號,留意主題基本脈動。最主要

仔細閱讀最後三四頁

二,粗淺的閱讀

(1)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讀第二遍時,在你不懂地方也會有更理解,就算不讀二遍,你也對書有一定的理解。若你停下來,那你真的對它一無所知。

(2)閱讀速度

其實許多書連略讀都不值得,另一些需要快讀。少數要用某種特殊速度閱讀。根據自己需要。

(3)逗留與倒退

訓練眼睛閱讀,用手指一行一行順著字的移動,手要比眼睛稍微快一點。這樣可以比原來閱讀速度提高兩三倍。

(4)理解的問題

理解:這是超越基礎閱讀的層次的理解力,這也是造成問題的根源。沒有經過分析閱讀,就不會理解一本書。

檢視閱讀第一階段,認識書架構。

檢視閱讀第二階段,瞭解書全書內容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利益的的閱讀

主動的閱讀基礎:一個閱讀者要提出四個基礎問題。「在你閱讀是要提出問題_____在閱讀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回答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找出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到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屬的關鍵議題來。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論點組合成作者要傳遞的信息。

(3)本書中有說道理嗎?全部是道理?部分有道理?

前兩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有了。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一定問問這些資訊的意義。為什麼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這本書不只有資訊還有啟發,更要找出其他相關更深的含意,以獲得更多的啟發。

以上是我做的筆記。可以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