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餐飲文化: 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

棗莊餐飲文化: 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


魯菜目前在全國儘管還不受寵,但較過去卻有了質的飛躍,這都是關心魯菜,實踐魯菜的有識之土努力的結果。1991年11月,在濟南齊魯賓館由原山東省烹飪學會組織省內部分專家學者,研討魯菜定位定義問題時,與會者發表了很多有見解的觀點、意見,但終未能行成共識。筆者也參加了那次專題研討會,並在會上講出了自己不成熟的見解: 一是要弄清傳統魯菜與魯菜傳統的概念,概念不清便理不出頭緒;二是暫時形不成統一口徑、權威定義,可將其放一放,不用急躁,大家多做實際工作,包括寫文章,出專著,進行理論創新等,待魯菜全面改觀之日,必定是定位定義形成之時。


研討會之後的好多年,筆者認真思考,從宏觀和微觀的結合上,從魯菜的歷史、齊魯文化內涵、山東民俗、人文性格、價值觀念,以及地理物產、烹飪技法、口味嗜好、風格追求等方面,全景式地綜合了魯菜的特點,提煉出了魯菜的定義。就是:″歷史悠久,輻射面廣;選料廣泛,務本崇源;製作精細,水準卓越;精於火候,善和五味;菜餚大方,不走偏峰;清脆鮮嫩,格調高雅;湯品特別,海鮮尤多;宴席豐盛,酒食合歡。″魯菜的這個定義筆者參閱了好多智慧,並被業內權威刊物所釆用,也被社會所認可。事雖不大,可謂十年磨一劍。


今天,之所以用如此多的筆墨將其講出來,是因為很多人都在談論棗莊餐飲文化,似乎餐飲文化有了定式。其實,什麼是餐飲文化,並不是人人都清楚,業內也是一知半解。

餐飲,就是吃與喝。無論誰將餐飲說得多麼神秘或者直白,離開了吃與喝這種需求和形式,餐飲就不能稱其為餐飲。文化,包羅萬象,狹義地泛指考古、文物、字畫等,廣義的是指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合。餐飲文化,就是在吃與喝的同時,讓享用者瞭解餐飲所包含的歷史、民俗、典故、傳說,餐飲的場景、語言、氛圍和實物,都能給人以是美味,是畫卷、是詩篇,把餐飲講科學、講營養、講健體、講綠色、講安全的新內容,把物質的實物和精神的享受貫穿在具體的餐飲全過程,讓食客無可挑剔,即使是小店食攤,突出實惠,也要讓人瞭解食俗食風,而不是俗不可耐,僅飽肚皮。棗莊餐飲文化,目前還沒有形成或者還沒有被挖掘整理出來,更未形成全景式,有漲力的,與外地具有明顯區別,並廣泛傳播到外地的"棗莊模式″。好多人都在空對空的喊一喊。其實,棗莊餐飲文化是一座富礦,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


生活中,我們都有一個感覺,有錢可開富麗堂皇的大酒店,請高管,聘高級廚師和優秀服務人員,學習也能引進好多當地食客從未見過的新菜品,但是,惟獨文化學不來。這說明,餐飲文化是獨特的深藏於人的內心的對待他人的態度與感激心情。花多少錢,誰也學不來,即使學來的也是皮毛,是他人的文化,不是真諦。

棗莊餐飲文化: 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

棗莊屬海岱文化圈,地處黃淮海腹地,東夷人性格突出,境內有7300多年的北辛文化,有女媧補天,蒼浪淵與抱犢傳說,有奚仲造車,劉伶醉酒,偪陽之戰,毛遂自薦,馮諼彈鋏,孟君養客,墨子非攻,雞嗚狗盜,魯班百工,鑿壁偷光,二疏散金,夾谷山會盟等歷史典故;還有經學大師孫叔通,經典小說家蘭陵笑笑生賈三近,廉吏王鼎銘,正史有傳;有血戰臺兒莊,鐵道游擊隊,115師,運河支隊,冠世榴園,大裂谷等名揚海內外;有漸成糸列的運河文化,臺兒莊古城,滕州漢畫像石館,回民街文化,中興煤礦文化;有徐州廚祖彭鏗,江北第一大湖微山湖,孔孟之鄉,沂蒙山區獨具特色的文化輻射及滲透;有辣子雞,羊肉湯,菜煎餅,辣湯,糝湯,挎包火燒美食品種;有全國惟一的中國辣子雞之鄉,淡水魚之鄉,土豆之鄉,火櫻桃之鄉;有淳樸的魯南民風等等。這一切構成了綿亙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畫卷,取之不盡。


小小餐桌好似變化無窮的太極圖,無論誰有多大的本事,也難以跳出這個太極圖。然而餐飲文化也不神秘,不過是民族歷史文化的積澱,也有現代人依據民族心理需求的創造。有時是物質的,有時又是精神的,有時很具體,有時又很難琢磨。僅表現於外的,諸如酒店建築風格,餐廳裝飾類型,室內桌椅,餐具、酒具、布件、地飾、牆飾、壁飾、燈具、光源、色調、音響、音樂、格調、佈局、氛圍、語言、服飾,及至菜餚、麵點、湯品、果盤的命名介紹,酒水、茶水、飲料的產地、品質、品牌、口味等,還有餐飲主題的突出,相關氣氛的烘托,若要將其做得十分完美,差距在若干年內是難以解決的。


棗莊餐飲文化,尚處萌芽階段。它需要業內人士和關心餐飲的專家學者挖掘、收集、整理、提煉、規範、昇華,使之形成文字,用以提高棗莊餐飲檔次。


文化是餐飲的附加價值。作為新興旅遊城市的棗莊,餐飲業要做的,給足客人面,物有所值,由食客滿意上升到食客感動,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作者:王新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