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文/淳于朵

《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引 言:

在三毛的所有作品中,既有《梦里花落知多少》这般的哀伤凄绝,和《荒山之夜》那样的惊险连连,以及《不死鸟》蕴含的情意深远,更有《哭泣的骆驼》这样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

散文体小说《哭泣的骆驼》,呈现了一段发生在沙漠里的悲壮惨烈的爱情,故事的主人公,是撒哈拉威女子沙伊达和她的爱人巴西里,这一对恋人品性高洁,志向远大,立志拯救愚昧懦弱的族人。

他们以实现民族的独立与自主为理想,不惜奉献一切,不惜付出所有,却在动荡的时局里,在卑劣的人心里,在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的裹挟下,沦为了人性的牺牲品。

最终,巴西里被杀害,沙伊达被强暴,之后被赶来救她的奥菲鲁阿杀死。

人性的美好与丑恶,社会的荒唐与畸形,都通过《哭泣的骆驼》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 特立独行的沙漠女子被憎恨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的愚昧

三毛夫妇在沙漠小镇阿雍居住期间,非常欣赏一个叫沙伊达的撒哈拉威女子,她纯洁高雅,在小镇的医院里做助产士,工作非常认真努力,为人也亲和有礼。

女主人公沙伊达,既是三毛现实中的朋友,也是她着力塑造的一个美好形象,通过三毛对她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伴随着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沙伊达的悲剧形象逐渐铺展、定格,并给我们留下了极富震撼力的记忆。

沙伊达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学识有教养,且有着超越族人的思想意识,作为沙哈拉威女子中少有的独立女性,沙伊达早已看透了这个民族的落后与蒙昧,她敢于挑战落后的部族文化与思想,更敢于打破当地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和歧视。

沙伊达对比镇上的撒哈拉威女子,既聪慧独立又富有人格魅力,也因此,所有的撒哈拉威人都不喜欢沙伊达,在愚昧短视的族人看来,沙伊达既挑衅了公序良俗,又违背了部族传统,她出门工作被视为堕落,她的美丽优雅被视作放荡。

《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沙伊达的美丽与特立独行,都是她的族人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的,这也使她成了族人中的异类,更成了男人们觊觎和戏弄的对象。

在镇上,以流氓阿吉比为首的一群撒哈拉威男人,既觊觎沙伊达的美貌,又憎恨她的纯洁高贵,因而屡屡纠缠沙伊达。年轻的警察奥菲鲁阿作为沙伊达的守护者,对沙伊达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但沙伊达早已心有所属。

随着沙漠的局势越来越动荡不安,小镇上不时出现炸弹袭击,导致小镇居民人人自危。

三毛与沙伊达也开始担心未来,在她们的一段谈话中,沙伊达表达了她的理想,她希望这片土地能够实现独立,建立自己的国家,沙伊达的理想主义特质,此时便显露了出来。

紧接着,在荷西与三毛带奥菲鲁阿回家探亲时,另一个十分惊人的秘密被揭开。

《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 被践踏的沙伊达背后,站着许多无可救药的灵魂

原来,奥菲鲁阿的二哥巴西里竟是沙伊达的丈夫,且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四岁的孩子,同时他更是民族游击队的领袖,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在使三毛敬佩的同时,也敏锐的感知到,那逐渐走近巴西里的,是不详的命运。

几天之后,摩洛哥大举进军阿雍,撒哈拉威人胆小怕事,纷纷临阵倒戈,巴西里则被自己的族人出卖并暗杀了,这个一心为国的英雄,就这样悲惨死去。而与巴西里生死相依的沙伊达,则被构陷为出卖巴西里的人,被流氓们给抓了起来。

在宰杀骆驼的屠宰房里,三毛目睹了令人心碎绝望的一幕:

无辜的沙伊达被阿吉比等人公开强暴,眼看纯洁被黑暗蹂躏,善良被邪恶绞杀,奥菲鲁阿赶来,拼死救下沙伊达,却被沙伊达要求鲁阿用枪杀死她,鲁阿为保护沙伊达的尊严与清白,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沙伊达,在杀死沙伊达后,鲁阿随即自杀,一场惨剧就发生在三毛的面前。

《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地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泣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骆驼的悲鸣声声入耳,它们在为丽如春花的沙伊达而痛苦、而嘶吼,“哭泣的骆驼”则作为一个指代符号,体现了三毛内心的强烈感情。

在一个容不下美好理想的社会中,在一个近乎无可救药的民族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被期待,被信仰?

事件过后,深感痛苦的三毛离开了危险的阿雍城,也带走了她的这一对恋人的永久回忆。

《哭泣的骆驼》之所以如此地震撼人心,就在于导致这一事件背后的根源,可鄙的人性。而这场善与恶的交锋,文明与野蛮的对抗,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则通过悲惨死去的男女主人公,激荡出了无比讽刺和悲凉的意味。

这已不仅仅是一对恋人的悲剧,一个撒哈拉威家庭的悲剧,更是这个民族,及至人类集体的悲剧!

《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 《哭泣的骆驼》体现了三毛的人道主义精神

虽然《哭泣的骆驼》篇幅不长,但三毛那强大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依然使她能够用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把这个真实事件构建成传奇。

同时,对沙伊达这一女性角色的完美塑造,使一个形象立体丰富,又别具人格魅力的女性,就这样跃然纸上,而这也正是沙伊达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原因。

像沙伊达这样一位惹人敬爱的女子,只因拥有清醒的女性意识,只因心怀远大的理想,就被她的同性们——邋遢愚昧的沙哈拉威女子视为异类,不得不说这是畸形社会造成的怪异现象。

其实,相较于沙伊达,‘法蒂玛’们的无知狭隘,对被压迫命运的麻木,以及对象征了美好和自主的沙伊达的诋毁和唾弃,反而衬托了她们的可悲可怜,并使她们本身有了一种与沙伊达殊途同归的悲剧意味。

《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在动乱分裂与畸形社会的背景下,个体的命运总是身不由己的。

也正因如此,沙伊达的悲剧命运,早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因为在沙哈拉沙漠这封闭蒙昧的社会里,根本容不下以反叛者形象出现的沙伊达,她对男权体制的不屑与对抗,对落后传统的颠覆和修正,都将她置于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而她的丈夫巴西里,这个坚毅勇敢的游击队领袖,则与沙伊达的命运重重交织,且不可分割,也因而共同强化了他们的悲剧意味。

三毛作为旁观者与亲历者,非常清醒的意识到:在一个人心荒芜,人性不堪的社会里,女性意识是不被容许的,理想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对美好和正义的践踏,却是无孔不入的。

《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因此,沙伊达与巴西里及奥菲鲁阿们的一切努力,早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三毛在文中振聋发聩,对这起惨剧,以及背后所体现的种种问题,都作了深刻的揭露,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赞美,和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呼唤。

结语:

就像发生在撒哈拉沙漠中的这起悲剧一样,在任何一个蒙昧落后的民族里,超脱于闭塞、野蛮、愚昧、卑劣之上的一切开化、文明、智慧、正直,都会遭到迫害排挤,甚至被荼毒扼杀。

而女性的命运,则将一如既往的悲惨。

《哭泣的骆驼》:被诋毁的沙伊达背后,女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