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在內蒙古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西南約23公里處,有個旅遊風景區叫天蓬山,又名金匣山。在此山南麓的山崖底下,有一處古聚落遺址。從下面望去,可見其東、西兩側山崖間,各有一道人工壘砌的“石牆”。山坡上散落著塌落下來的大石塊。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我沿著遺址兩側中間已經嚴重損毀的石階登上去,最先到達靠東側的“石牆”上面,看得出這是一個石砌的臺基,平臺面積大約三十平方米左右。地面上散落著許多布紋瓦片、粗灰陶、粗紅陶殘片、也有少量做工比較精細的黑釉陶殘片,還發現類似遼金時期的粗瓷碗殘片,有的碗足部還塗有黑釉。從這些生活食用器的遺存分析,當時住在這裡的人身份較低,應屬於平民階層。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在這個遺址不到二十米遠的地方,就是那個西側的遺址。西側的遺址,位於一處山體從中間橫切凹進去之後形成的巨石平臺上。與東側的遺址形成一米左右的落差。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從腳下石塊的分佈情況看,當初兩個遺址應有石階上下連通。緊靠裡側崖壁,有一條第四紀冰川作用下形成的懸溝槽,成為了由東側遺址去西側遺址的天然人行道。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這個遺址的位置非常絕妙,崖壁上的自然大型橫向切割凹陷,形成了一個十分規整、既能防風又能抵擋雨雪的大型長方形屋穴,長約15米左右,寬約5米左右,面積約80平米左右,從石平臺底部到頂部高度足有六七米,十分寬敞,可同時容納幾十人在此居住生活。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為了能更安全、方便、舒適地在此處居住生活,人們在西、南兩側靠近崖端的石頭上,每隔六十釐米左右鑿一個直徑約10釐米、深度約10釐米的圓孔,共有20多個。從這些圓孔的分佈情況看,應該是用來安插木柱,圍護屋舍之用。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在石平臺的北側居中位置,鑿有一個口徑30釐米左右的渾圓的石臼,石臼通體經人工打磨,十分光滑規整。顯然,屬於用來碾磨加工穀物、米麵之類的設施。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在這個聚落遺址東部約一公里左右,有一座山,山南坡佈滿層層跌壓的花崗岩,是一片古老的大型採石場,應是遼上京地區重要的建築石材基地。至今,當年採石匠人在巨型花崗岩上留下的鐵楔劈鑿痕跡,還清晰可見。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綜合種種跡象,筆者認為:這個古代聚落遺址,應是遼金時期的,並且極有可能是遼金時期的採石工匠們留下的,後世的採石工人也當有繼續使用的過程。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記巴林左旗遼上京天蓬山的一處古遺址

撰文‖庖丁

攝影‖庖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