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的漲價大家怎麼看?

忘了啥叫葵花


謝謝你分享了當下比較熱門的一種現象。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是為什麼漲價,從餐飲企業的角度來看,他們應該從這幾個角度考慮的,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餐飲企業兩個多月沒有開張,但是人員工資,房租還是要支付的,通過漲價能彌補一部分虧損;二是受疫情影響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了,所以他們漲價就是理所當然了。

但是,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

前幾天,海底撈和西貝都是先宣佈漲價,後來又發聲道歉,海底撈發表聲明說是管理層決策失誤,而西貝的賈國龍表示,這個時候漲價,不對。

所以,我們就是想問那些餐飲企業,既然決策不對,那為什麼在全國都在想辦法刺激消費,拉到經濟的情況下,反其道而行之呢?

因為實際情況原材料的價格好像也沒有那麼大幅度漲價吧,你們過渡消費了消費者,而且,多地政府推出各種政策,包括2.5天休息制度,發放消費券等形式來拉動消費,相當於為你們這些餐飲企業拉客,你們的這波操作確實有點不夠地道吧。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現在要做的就是做好疫情防控,儘快打開大門迎接客人,以乾淨、安全、質量來贏得客戶的喜愛,大家齊心協力,將病毒趕走,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儘快讓老百姓的生活回到最初的軌道上來,也才有更多的人去消費。

倡導綠色消費、安全消費,才能使你們收穫更多的客戶,帶來更多的收入,獲取更多的利潤。


一勺池畔


什麼是合理?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

疫情下餐飲漲價其實有兩種:一種是被動漲價,一種是主動漲價。被動漲價背後是一臉的無奈。如果你是拖家帶口的餐飲小老闆,疫情之下,你的食物品原材料全部漲價,員工也因安全問題要求工資上調,維持原來的價格標準己是註定賠本,由於顧客稀少,這樣的賠本連吆喝都賺不了!那麼,換位思考,你會不會漲價?

另一種漲價是主動漲階,主動漲價背後是一臉的傲驕。海底撈、西貝這樣的行業老大調價就是如此,即便是原材料、人工價格沒有漲,我也想調價。原因是:我是老大我怕誰?但顧客反應強烈之後,兩者立即就作了"悔改",畢竟市場除了利益,還有道義存在,否則疫情之下,消費者口袋本來就不豐滿,你吃相太難看,將來形象壞了,真的被嫌棄,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個人觀點是:市場經濟下,餐飲是否漲價其實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誰也不能以道德、良心的名義綁架他人,但如果在調價之前,除了考慮自己的荷包,還能考慮到疫情之下國家、顧客的困難,那麼"合理"就會有更好的衡量標準和尺度了。






老記視界


餐飲行業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這幾個月都不太好過,但是開業後漲價的這事我覺的有點太著急了。要考慮老百姓的實力消費水平和今年的實力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