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很大程度上,算軍國主義國家

文/V閃閃

印度軍方,有自己作為內部獨立勢力一方性質的巨大利益,這個利益與印度國家利益和印度大多數普通人的發展利益,在很多方面並不重合。

印度有相當一部分人口,就是依附在軍方利益下,維持生計的。

印度軍方在與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印,中巴的長久博弈,軍事衝突中,能不斷獲得利益輸送,無論輸贏,印度軍隊高層集團都是賺的。

印度在很大程度上,算軍國主義國家
印度在很大程度上,算軍國主義國家

在國家內部陷入危機時刻,越是軍事冒險,越能為現在,和未來獲取更多的利益輸送渠道。

印度在對抗中國時,有一個巨大的人力消耗優勢,不平等的社會,造就出數不過來的炮灰數量,成了它取之不竭的法寶。

而印度根本無需擔憂本國惡劣的人權狀況,被西方指責,恰恰是印度這種低人權社會狀態,為西方利用印度鉗制中國,提供了巨大好處。這也是西方人權概念最虛偽的地方。

有著相對數量龐大,且無限後備兵源的印度軍隊,就是他們發動與中國邊境爭奪的本錢。

印度在高原惡劣環境下常年駐軍,軍人非戰鬥死傷率,一直非常高,但這種戰爭之外的死亡,對印度軍隊高層而言,作為數字都不值得重視。

印度軍隊到底為誰打仗,炮灰們為賣命?

這對多數印度人而言,已經不重要。

印度狂熱的民族主義,已經異化為極端宗教,裹挾了太多印度民眾的思維意識。

印度在被近代殖民後,從文化概念的地理位置,一步步整合為統一的印度國家,印度民眾根本就沒有成功過一次,作為普通人而去爭取解放。

印度在二戰後的獨立,就是建立在權貴利益集團如何劃分利益邊界基礎上的。

維持印度在形式上統一的根本力量,一個是印度教神權,一個就是軍權,不斷的軍事擴張,一直是印度軍隊存在的基礎。

所以,現在印度社會依然存在著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的軍事貴族。

印度軍事貴族,維繫存在,和獲得大量利益的關鍵,就是要有一直立得住腳的理由。

中國的強勢存在,克什米爾地區衝突,與巴基斯坦的地緣政治爭奪,都是合適的理由,而與中國在邊境的對峙,是最好,最立得住腳的理由。

認真去研究一下印度獨立後發生過的戰爭,就能發現,幾乎所有戰爭都是印度軍隊率先挑起的。

沒有這些戰爭,就沒有印度軍隊在印度成為獨立利益集團的長久做大,做強。

前方的戰爭無論輸贏,都要帶動龐大的軍夠,印度軍事貴族都能和內部政治高層一起賺的盆滿缽滿。

對於軍隊的高級將領來說,印度基層部隊的每次冒險,就是這個利益體制決定的,前方不斷出事,上層就不斷獲得社會話語權。

印度政府在政治上打壓種姓制度,表現自己的開明,但動搖不了軍隊內部嚴重的階層分化,種姓不平等,印度軍隊之所以能任意妄為,就是印度軍隊內部的結構,是奴隸制。

中國軍隊在高原惡劣環境下,面對的是一支現代化武器武裝起來的奴隸制軍隊,印度軍隊有著無盡的人力耗材,在自己無法動用熱兵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情況下,非常吃虧。

這一點確實需要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