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栽的獼猴桃發紅芽要不要抹去?

手機用戶10815425796


不要抹去;

獼猴桃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水果,它味美香甜,深受人們喜愛,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種植獼猴桃樹,不管是大面積的商業種植,還是自己庭院種一兩顆。

剛栽的獼猴桃樹,發的紅芽也就是新芽不能給其去掉,因為剛移栽的樹根部不穩定,根部儲存的能量也不足。發的紅芽很快就會變成枝葉,獼猴桃樹的綠葉有葉綠體是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可以給獼猴桃樹吸收營養,那樣才能讓獼猴桃樹長得更好,反之則會影響獼猴桃樹的成活。當然第一年將獼猴桃樹種活了後,以後每年春季在獼猴桃樹發紅芽的時候可以適當將紅芽去掉,因為如果側枝太多則會影響樹木的長勢,結的獼猴桃果實也會影響不良,那樣將會導致較大的經濟損失。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





鄉野村哥m


獼猴桃春季萌芽時芽量是很多的,如果不控制芽的數量,隨著芽的生長,葉片展開後會顯得陰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會造成果樹超載,削弱樹勢。另外,芽眼的質量不一致,春季萌芽後的長勢也是不一致,所以要挑選質量好的芽,為優質高產打好基礎。抹芽時間選在能夠明顯辨認芽體質量時,過早抹芽,芽體質量無法確認,過晚抹芽,養分無效消耗過多。一般在樹冠80%的芽長到3~5cm時開始抹芽,正常結果樹結果母枝抹芽後芽間距保持在15~20cm,抹芽後每平方米留芽20~25芽。美味系抹除總芽量30~40%,中華系抹除40~50%。抹除背下芽、細弱芽、畸形芽、無花苞或少花苞的芽。對於對生芽、輪生芽、叢生芽(短枝)、鄰接芽、密生芽,選留1個芽。抹除結果母枝頂部營養枝,主蔓上或內膛部多餘徒長芽;健壯結果母枝抹除多餘密生細弱芽後,每枝留10~12芽,中庸結果母枝留8~10芽,細弱結果母枝留4~6芽,弱短枝留2~4芽,以枝當芽留1~2芽。遵循去下(背下)留上(背上),去弱留強,去密留稀,三去三留原則。


山峽小胖


你好!看來你我很有緣份。關於新載的樹,春季抹不抹芽,我很久一來就想說這個事,今天看到你剛好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就說一說我的看法,僅供你參考吧。我家祖輩農民,我也種了二十多年的果樹。小的時候,我聽父親說剛載的果樹不用抹芽,但是專家說農業書上說是要抹芽的,除過整形帶選留的枝條以外萌發新芽都要抹去,隨時發現隨時抹去,一個生長季節都要抹好幾次芽。我是聽專家的,相信書本上的知識,發現萌生的芽隨手就抹去了,一直深信不疑堅持了二十多年,只到了近幾年經歷的多了,看的多了發現好多事並不像專家說的書上說的那樣,就拿抹芽這事來說吧。強調注重抹芽者的理由是,節省營養集中供生預留下來的枝芽。有經驗的老農不注重抹芽,他們也說不上理由。沒有對比就沒有發言權。去年我剛好補載了些蘋果樹,我就一部分抹芽,一部分不抹芽,我就是想做個實驗做個對比,看看那種效果好。據我觀察,春夏季兩種做法的區別不大,但是到了秋天,明顯地發現不抹芽的樹長得快,生長量大!我一直在想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抹芽是“畫🐍添足”費時勞工多次一舉嗎?我就試著用我二十多年管理果樹的經驗知識來解釋這個現象。竟然歸納出四條原因,抹芽只是看到表面上是節省了營養,但抹芽就會給樹體造成傷口。1有傷口,就會跑水份損失津液,削弱樹體。2傷口癒合同樣要消耗樹體儲存的養分。3修剪果樹上有句諺語“小樹生長靠枝量”,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在剛移載的果樹。不抹芽起初是要消耗點養分,但是當萌生的新芽長出葉片,葉片光合作用就會製造營養,不抹芽,枝多葉多就會加速小樹的生長。4樹本身就是一個平衡體,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移載樹時,我們要定幹剪去了上部分枝葉,打破了樹苗的原有平衡,暫時沒有了頂短優勢,所以移載後它就會通體冒芽,這是它內在的生長規律,我們不要人為干預它。隨著時間的推移,上面特別是定幹口那幾個枝因為有頂端優勢生長越來越快,而不用擔心不抹芽會影響樹形。等落葉後冬剪時把多餘的近地枝去掉(注意還是要多留輔養枝),第二年它下部就不會冒芽了。我強調說明一點,對於換頭樹,苗圃地裡的小樹還是要及時抹芽的。

最後,我還是建議你,一部分抹芽,留一部分不抹芽,做個對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