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排惡露是產後很重要的事情!觀察惡露的顏色、流量及味道,一旦發現異常得儘快就醫,以免產後大出血!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產後惡露變化4階段

1、鮮紅色:產後4天之內的惡露成份多為血球,因此呈現類似月經的鮮紅色。

2、暗紅或粉紅色:4~7天的惡露因血球排出得差不多了而呈現暗紅或粉紅色。

3、黃色、乳黃色:約7天之後的惡露就會呈現黃色、乳黃色。

4、透明:有些媽咪的惡露會有如白帶的味道,但有些人沒味道,而顏色方面會變成透明的惡露,一直到排乾淨為止。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惡露多久才會排乾淨?

每個媽咪的狀況都不一樣,有些人10天就排乾淨,有些人可能長達40、50天之久,這是因人而異的。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惡露停了又來,先觀察即可!

有些媽咪在月子結束後發現本來已停止的惡露再度流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樣正常嗎?

如果流量只有一點點滴滴答答屬於正常範圍,這是因為產後哺乳的期間,卵巢會有一段時間不會排卵,因此不會有月經,但子宮內膜仍有少許剝落。如果量與月經量一樣多,也有可能是月經來潮了。基本上,除非出現流量多、異味伴隨腹痛發燒,其餘情況只要先觀察即可。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促進惡露排出3方法

1、服藥

促使產後惡露儘速排乾淨的根本機制就是促進子宮收縮,在寶寶產出之後、胎盤滑出之前,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的當下,通常會立即給予子宮收縮藥物(可能是塞陰道、肛門或是針劑),藉以預防產後大出血。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2、按摩

按摩是加強惡露排乾淨的方式之一,通常護理師都會教導如何按摩子宮以及觀察子宮收縮的狀態。

產後不久的子宮位於肚臍附近,呈現如壘球般的大小,這時候可以稍微用點力,以順時針方式按摩,直到子宮呈現壘球般的硬度;如果發現子宮軟軟的,就可以隨時再按摩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3、餵母乳

哺餵母乳除了提供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之外,母奶本身會刺激催產素的分泌,刺激子宮收縮,有助於惡露的排出,也使得子宮較快恢復至產前大小。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惡露不減反增要注意

在服用生化湯的過程之中,惡露應該會逐漸減少,倘若惡露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就得小心可能是異常出血。而生化湯較為溫熱,有些媽咪喝了會口乾舌燥、痔瘡出血,可以請中醫師調整比例,這些都是媽咪應該要留意的地方!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避免攝取涼冷食物

從中醫觀點來看,想要促進惡露排乾淨,就要避免涼性的食物,像是瓜類、白蘿蔔、橘子、白菜,因為血遇冷較易凝滯,此外,有些媽咪心想喝些米酒有助活血,但若是已經服用生化湯的媽咪,建議生化湯服用完畢再開始加米酒。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惡露期間的私密護理

產後仍有惡露的期間,可以使用衛生棉或護墊並且要勤換,不僅方便觀察惡露的顏色及流量,也能夠避免惡露成為細菌的溫床,且保持會陰部的乾爽,有益於傷口的癒合。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自然產媽咪惡露較多

為何自然產媽咪的惡露會比剖腹產多呢?剖腹產媽咪於開刀生產,胎盤產出之後,婦產科醫師會盡量將子宮的血塊、胎膜、內膜等組織抽吸乾淨,因此,相對於自然產,剖腹產媽咪的子宮就清理得較為乾淨。而自然產的媽咪就只能夠由醫師徒手操作,其效果當然沒有使用抽吸工具來得清潔,這時候就依靠子宮收縮自行排乾淨了。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惡露異常表現,速就醫

異常1:惡露的流量特別多,比之前的月經流量還要多,倘若每隔1小時棉墊就呈現幾乎整塊全溼,且不斷得替換的狀況,就表示出血量特別多,這有可能是延遲性的產後大出血,出現這類狀況時一定要馬上就醫!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異常2:惡露有異味、臭味、或是有像膿狀的東西,且有時候伴隨著發燒、肚子疼痛,就會擔心感染的狀況,可能就要擔心有子宮內膜感染的問題,也要趕緊求助於醫生。

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