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利用複試自主權為保障公平擔責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筆試已於2019年12月如期舉行。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研究生複試成為幾百萬考生和相關當事人心頭那隻“未放下的靴子”。

4月14日,教育部公佈《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國家分數線),並印發通知,就做好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複試工作進行部署。今年研究生複試工作最大的變化是根據疫情壓力和當下實際給了招收研究生的高校更大的自主權,高校可以自主確定複試辦法。

根據部署,複試啟動時間原則上不早於4月30日。複試方式由招生單位根據學科特點和專業要求,在確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自主確定,可採取現場複試、網絡遠程複試、異地現場複試以及委託其他高校複試等。

看到更多安全感和更多方便的同時,考生們也可能擔心這個改變是否能確保複試與招錄的公平公正。從以往研究生招生的情況看,所擔心之事雖然發生的概率相對較小,但這種擔心也並非完全多餘。更多人有這種權利意識和警覺,是確保研究生招生公平公正廣泛而堅實的基礎,也是推動高校及相關各方做好複試和招錄工作的強大動力。

權利與責任是需要對等的,高校獲得複試的更大自主權就需要相應擔負起更大的責任。作為複試環節更大的責任主體,增強責任意識並將責權分明細化到複試招生的每個團隊成員是高校更好地擔責的前提。能否消除長期積累的依賴思想和“照章辦事”的託詞行為,積極回應包括考生在內的社會各方的質疑與監督是擔責狀況的見證。

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是多年來社會一直在發出的呼籲,擴大研究生複試自主權自然是其中的一項。高校要敏銳地意識到這項具體改變對各校更好地自主發展的價值和意義。通常說招到合適的學生辦學就成功了一半,能否有效抓住和利用這個機會完全取決於每所高校。

今年研究生招生複試的改變是整體教育管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具體舉措之一,有可能成為未來管理體制改革的轉換點,此後向哪個方向轉,在一定程度上會視這次調整措施實施的效果而定。對那些有積極充分準備的高校而言,就是拉開了更好發展新窗口的“窗簾”,如果依然因循守舊,從思想理念到行為措施都未能充分轉變,則可能錯漏百出,不只是所在高校被考生和社會拋棄,也會影響疫情後相應教育改革走向。簡言之,只有每個學校將這一改變與自身未來發展密切聯繫起來考慮,才有可能更自覺地擔當責任。

為了更好擔責,就必須調整往年的規劃,系統考慮各種變因,做出更加周密嚴謹的規劃,積極主動依據學校招生訴求和對應專業人才成長特點,科學設計複試內容,從程序和技術兩方面嚴格考生資格審查,將隨機與公開結合,嚴格複試過程管理,以“長牙齒”的追責嚴肅考風考紀,強化人性化關懷和個性化安排,對於不具備遠程複試條件的考生進行技術兜底保障。

高校和考生都要及時應變,抓住這個變的機遇發展好自己。

(作者:儲朝暉,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