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錄(我與金庸武俠)

(本號為個人原創作品,以散文筆法,專注介紹文化風土,勾陳過往人情,歡迎關注本號)

一,我與金庸

書劍錄(我與金庸武俠)

每次讀金庸的作品我電都會產生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就像絕世武功的修煉一樣,一股丹田之氣由小腹升起,然後全身一陣舒暢。

我是一個偏執的人,一直以來我不願意讀武俠的原因很簡單,我覺得武俠的寫作層次太低。相比我欣賞的文學作品文字太糙,思想太淺薄,就連寫書的人應該也是思想幼稚的青少年思想殺手。

我的偏見在於,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都不會去願意寫這些沒有現實意義的東西。

在缺乏瞭解的情況下,金庸先生的武俠不幸被我變成了無知的藉口。可是我對那些吹破牛皮的名門正派的反感是真實存在的。在我看來,他們才是真正的跳樑小醜,甚至比那些真正的惡人還要差一節。

我的金庸武俠形象是像搭樓梯一樣逐步建立起來的。我最早接觸的金庸人物多是從電視來的,令狐沖,袁承志,甚至丁春秋這樣的大反派角色。

電影碧血劍裡面的姑姑給我帶來尤其大的衝擊,我想我的武俠夢就是那時候開始的吧。我希望我也能有那麼一位武功高強的姑姑可以啟發我的一身武功,把我變成絕頂高手。

後來的雪山飛狐的電影對我的吸引力雖然明顯少了很多,可是胡斐一身雪白,滿臉虯鬤的形象還是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開始理解金庸武俠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在對當代的武俠片失望透頂之後,我想起了金庸。一個在武俠迷眼裡的真正高人,一個連三歲小孩子都知道姓名的老頭。於是我打了雞血一樣,一口氣把”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劍倚碧鴦”讀完了。

金庸的武俠最短的是《越女劍》,只有寥寥幾頁;最長的是鹿鼎記,足足有十個分冊,我讀了幾近半月。這些書無一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讀過之後,往往還有一種餘音繞樑的感覺。只不過我聽見的不是刀劍聲,是英雄噓噓的長嘆。

我感激金庸先生,給我的生活帶來如此富足的財富。

二,金庸武俠裡的那些人和事

金庸的故事不做作,這是我尤其欣賞的地方,就算是描寫比較複雜的打鬥場景,也能處理的相當簡潔大方。我相信但凡看過笑傲江湖的人沒有不說黑木崖上群雄圍攻東方不敗的描寫不精彩的吧。就憑這一點,我敢說金庸先生不比現在的很多一流作家差。

我讀越女劍的時候把目光放在了只有寥寥數筆的青姑娘身上。讀完之後感覺蕩氣迴腸。我想這就是金庸的俠道良心吧。金庸故事的人物不論善惡常常是雨露均霑,而讀者卻能在閱讀中把自己的愛恨情仇施加於人物身上。

讀雪山飛狐讓我對英雄的定義產生追問,就像歌詞裡唱的那樣,誰是大英雄。那麼誰又是大英雄呢,眾英雄好漢是大英雄嗎,我想眾人都會搖頭。那麼“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天下第一苗人鳳是大英雄嗎,可是他為什麼要對自己的知己胡一刀苦苦相逼;那麼胡斐是大英雄嗎,這樣一個江湖不容的人怎麼就成了大英雄呢。

在讀過幾箇中篇之後,我關於金庸武俠人物的思考深入了許多。我想金庸武俠的人物絕不可以與水滸傳裡面的好漢等同視之。在我看來,水滸英雄更多的是草莽有餘,而金庸武俠的人物則是具備完整人格的人。

碧血劍裡面的袁承志,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俠客行裡面的石敢當。我羨慕他們,他們是一群想做英雄而最終做成英雄的人。

令狐沖沒有被偽君子嶽不群左右他的命運,相比林平之的極力掙脫卻反為命運左右,他是幸運的。直到最後在黑木崖上酣唱笑傲江湖的結局。我想這是金庸筆下一個追求精神自由的俠士形象的很好代言。

書劍錄(我與金庸武俠)

至於袁承志,則可以看做金庸思想的又一次昇華了。如果相比令狐沖,石敢當只是停留在對於我是誰的追問上,那麼對於袁承志的刻畫則已經昇華到了個人對民族,對異族的責任。實現了小我到大我的成長。而這也是我格外偏愛袁承志的原因。

三,倚天記

看完幾部中篇之後,我是時隔很久才讀的倚天屠龍記。這本書改編成電視劇之後都放爛了,我再去讀他的故事確實需要很大的耐心。書本里的張無忌明顯沒有電視劇裡的人物讓我印象深刻,但是有一點卻是電視劇不夠的,書本讓我對張無忌的猜想更大膽一些,誰也保不齊張無忌是一個臉上長痦子的平凡青年。書本里對趙敏描寫的橋段不多,不過我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對這個古靈精怪的女人沒有好感,反倒是飽含秋月的周芷若讓人頓生反感。我想這不是金庸有意為之的,而是我們內心對美的抉擇使然。我慶幸小昭能夠碰上這麼一個叫做阿牛的張無忌,即使後來表親相認,我想終其一生她也很難對這份感情釋懷的。

書劍錄(我與金庸武俠)

四,射鵰傳

射鵰英雄傳是我追劇的結果。電視劇裡面的黃蓉讓我尤其的喜歡,愛屋及烏,我下定決心要把射鵰的書稿看完。

值得一提的是射鵰裡面的蒙古人尤其讓我產生好感,上到大汗下到小民都給我一種親切之感。

郭靖的遭遇就像後來的韋小寶一樣是讓人豔羨的,甚至我覺得他就是後來韋小寶的原型。郭靖的幸運不僅僅在於他的個人經歷,還有金庸先生對其武俠世界的巨大期許。而對於郭靖本人我卻沒有多大的好感,即使後來神鵰俠侶他本人死守襄陽直到犧牲,我卻不能原諒他在處理楊過問題上的猶豫不絕。我對楊過小龍女的愛情的巨大同情讓我不能原諒這個始作俑者。

電視劇裡的郭靜和書本的郭靖一樣,讓人覺得痴呆的可以。可是為什麼就是這麼一個腦袋怎麼都不開竅的人卻得到了眾多武俠前輩的同情,這不得不讓我對金庸先生的大武俠精神肅然起敬,這是我們這一代讀者所無法睥睨的。

書劍錄(我與金庸武俠)

五,鹿鼎記的迷

閱讀鹿鼎記我是十分猶豫的,不是因為不想讀,而是因為我對韋小寶尤其的好感驅使我認真對待這本書。以一個虔誠的金庸教徒的名義去品讀這本武俠聖經。

韋小寶是一個市井小人物,也是一個縱橫捭闔官場的大人物。這就像我們人性一樣,金庸先生把我們的這種慾望放大到了無限的可能,於是韋小寶成了我們大家,我們大家也成了韋小寶。皇帝的形象一反常態的與我們親近,這個賜給凡人慾望的人契合我們的心思,慾望離我們很近,他的魅力在於我們都想得到它。這應該就是為什麼韋小寶讓我們特別順心的原因吧。

我一直把韋小寶理解為一個象徵反叛的形象。這是一個機敏的角色,鑽營於非理性的世界,經歷了沉浮與入世。最後在通吃島上找到自己的出路。

金庸先生的人世智性讓我折服了。

書劍錄(我與金庸武俠)

七,還有真情

神鵰俠侶是一部我沒有讀完也不願意提及的書。我是一個喜劇的人,經受不了悲劇。而金庸先生在這部小說裡偏偏要用楊過的愛情悲劇把我的世界觀打的滿目瘡痍。我接受不了這樣的愛情,接受不了小人物對故事情節的作弄。原諒我吧,這是一個我內心不願意接受的悲劇故事。

至於天龍八部,那又是另說了,看過之後我的內心和這本書一樣雜亂。阿朱對喬峰的愛情讓我覺得既可愛又可憐。而虛竹父母相認一段則乾脆讓我的淚點神經失控。

天龍八部描寫的是一個人性被打亂,打散的世界。那麼多奇形怪狀的人,那麼多不可思議的事使這本奇形怪狀的書更容易讓人理解了。

正是天龍八部,讓我明白了所謂的江湖,所謂的正道終究要被人性的真情戳破其虛冷無情的面孔。

書劍錄(我與金庸武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