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從何入手?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1961年Petersdorf和Beeson提出把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超過38.3℃,且住院一週未能確診者定義為不明原因發熱。1992年Kanzanjian和Petersdorf把原有的診斷標準除去“住院1周未能確診”這一條。1999年全國發熱性疾病的研討會將不明原因發熱定義為:發熱持續3周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口者。

01 不明原因發熱背後的病因

可引起不明原因發熱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4大類:

1.感染性疾病(約佔不明原因發熱的40%~50%)

長期以來一直是引起不明原因發熱最主要的病因,以細菌感染佔多數,病毒次之,還應考慮鉤端螺旋體病、傷寒,副傷寒等。

2.結締組織-血管性疾病(約佔20%~30%)

該組疾病在不明原因發熱病因構成中所佔的比例近年來有所上升,常見的有類風溼關節炎(RA)、系統性紅斑狼瘡(SLE)、Still病、血管炎、多發性肌炎、藥物熱、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

3.腫瘤性疾病(約佔20%)

其中淋巴瘤佔比最高。

4.其他疾病(約佔10%)

包括肉芽腫性疾病、栓塞性靜脈炎、溶血發作、隱匿性血腫、週期熱、偽裝熱等。

02 一網打盡:找出發熱背後“真兇”,你需要注意這些

一、注意病史、症狀與體徵

詳細、反覆詢問病史是確定不明原因發熱病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特別注意的是既往發熱病史、用藥史、外科手術史、輸血史、動物接觸史、職業史、業餘愛好史及旅遊史等(表1)。

表1 發熱待查的病史線索

建議收藏!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從何入手?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患者是否伴發寒戰、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出血、關節腫痛、皮疹、昏迷也能提供一些鑑別價值。

➤若患者伴有肝脾腫大,應高度懷疑血液系統惡性疾病;

➤對於機械通氣治療超過5d的患者,若出現發熱同時伴痰量增多且黏稠時,需考慮是否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

➤若深靜脈導管留置已達7d 以上,需注意是否出現導管相關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

➤手術後5~7d出現發熱懷疑是否出現術區膿腫等等。

其他如職業特點、生活規律、用藥史、外傷和手術史、家族史等也應詢問。

二、監測體溫:熱型與熱程

1.熱型

➤稽留熱多見於大葉性肺炎、傷寒等;

➤弛張熱多見於結核、敗血症、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

➤雙峰熱多見於大腸桿菌敗血症、綠膿桿菌敗血症等;

➤間歇熱多見於間日瘧和三日瘧;

➤波狀熱多見於淋巴瘤等;

➤雙相熱多見於某些病毒感染,如登革熱、麻疹等;

➤不規則熱多見於流感、風溼熱等。

2.熱程

熱程長短對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也具較大的參考價值。

➤熱程短,有乏力、寒戰等中毒症狀者,可能由感染性疾病所致;

➤若熱程中等,但呈漸進性消耗、衰竭者,則以腫瘤多見;

➤熱程長,無毒血癥症狀,但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則應懷疑結締組織病。

三、生化檢查

1.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查是排除首要原因——感染的最有力輔助手段。

➤中性粒細胞總數增多:常見於化膿性細菌感染;

➤淋巴細胞計數增多:常見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某些病毒性感染等;

➤單核細胞計數輕度增加:可見於結核、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明顯增加:在單核細胞型白血病時常見;

➤嗜酸細胞計數增多:常見於急性血吸蟲病、絲蟲病、過敏性肺炎等。

2.血沉

它是急性時相指標之一,其變化可見於炎症、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嚴重的肝病、貧血等。

3.C反應蛋白

有助於細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的鑑別:

➤陽性多見於各種組織化膿性炎症、組織壞死、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及風溼熱活動期;

➤在急性病毒感染時,C反應蛋白常為陰性

4.血清酶學

➤γ—谷氨酰轉移酶及鹼性磷酸酶在阻塞性黃疸、肝癌時明顯增高;

➤肌酸磷酸激酶、醛縮酶在多發性肌炎、皮肌炎明顯升高。

5.腫瘤標誌物

當懷疑惡性腫瘤發熱的患者應行相關腫瘤標誌物等相關檢查。

四、影像學檢查

也是排除感染,腫瘤等病變的有效檢查。

如細菌性大葉性肺炎在X線上就會有清晰的表現;CT 能對膿腫、囊腫、出血等有特異性表現;MRI 對動脈炎、動脈瘤、梗死等能很好的區分等。

五、病原學培養

發熱患者應儘可能取標本(氣道分泌物、血、引流物、尿、糞便等)進行病原學培養,以獲得明確診斷。

參考文獻:

[1].翁心華,陳澍.不明原因發熱的病因診斷與合理治療[J].中華內科雜誌.2003,42(4):269-270.

[2].翟永志,劉剛.不明原因發熱病因診斷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1, 8(6).

[3].歐鵬程.不明原因發熱綜述[J].中國熱帶醫學.2010,10(6).DOI:10.13604/j.cnki.46-1064/r.2010.06.0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