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子女辱父母,家長該怎麼辦?

俄國商貿金子哥


古人曾說:慣子如殺子!養了孩子不去教育他,不給他規矩,而是一味嬌慣,結果孩子長大後,頂撞父母、不尊敬父母的情況常規有。我老家的親戚來曾說過,他們那裡甚至出現打爹罵孃的情況。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起碼規範,在生活中不會孝敬父母的人,在社會上就不會寬容別人。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孝順父母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

愛,不分貧窮貴賤,

善良,也不分貧窮貴賤,

尊嚴,更不分貧窮貴賤,

孝順,不分年齡大小,

那麼,如何讓你的孩子變得孝順?

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的時候,可以帶上孩子一同前往,讓孩子親眼看看父母是怎樣孝順父母的。

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父母在與自己的父母相處的時候,一定要真正做到關心照顧、體貼入微。你只有做到對老人發自內心的尊敬,才能讓孩子有所體會,並牢記心頭。

比如,年輕的媽媽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稱呼婆婆“老東西”,總有一天,你的兒媳也會稱你為“老東西”。到那時,你的兒子肯定會覺得理所當然。

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在現在的家庭中,由於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對其非常的溺愛,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動手做,其實這是不對的。

愛是雙方的,不是單向的,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讓他們知道養育的辛苦與不易,這樣他們才會看到父母的辛苦,加深對父母的愛,孝順自己的父母。

好習慣的培養,從小事做起

在日常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可以經常給他講一些關於孝順老人的故事和一些不孝順的故事,讓他去比較那個小孩做的更好,他就會慢慢地明白孝順是美德。

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有了好吃的分給父母吃,有了好用的必須也先讓父母用。當孩子想要分享好的東西給你的時候,千萬不要拒絕,這是一種習慣的養成,一種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教會孩子同情、體諒和憐憫別人

由於現在的孩子很多事獨生子女的,所以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往往是寵愛偏多。其實作為父母,要想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就要從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學會理解父母,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權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老讓別人遷就你。

父母也要教育孩子對別人要有同情之心,父母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適當教育孩子,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與孩子一同上街購物,要求孩子幫助拎些東西;應該把吃的先讓給長輩。

孩子的正確行為要給與肯定

在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的過程中,要從孩子的一些行為上入手。比如,當爸爸上班的時候,媽媽經常會把衣服和包給爸爸拿好,孩子看到了就會效仿媽媽,當爸爸再次上班的時候,也會給爸爸拿衣服,那麼,這時候爸爸就要很高興的誇獎孩子的行為,並要鼓勵孩子以後這樣做很好。

只要對孩子的正確行為給予了肯定,孩子就知道這樣做事對的,以後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就會很積極的去參與,這樣會形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會讓孩子一直保持下去

養花的人都知道,澆花要澆根。而孝就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文化的根,是一棵從人的心靈深處生長出來的道德之樹的根,只要根深才能枝葉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飄香!




心靈孤者


不孝子女辱父母,家長應該怎麼辦?

遇到這種情況,我想家長先不要過於生氣、焦慮,應該冷靜地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之後對症下藥。

建議家長從這幾個方面分析疏導:

一、是否有信息上的不對稱。家長認為子女的言行是對家長侮辱,而子女卻認為,自己只是出於和父母親近而開的玩笑,所以家長不要武斷地定性為"辱" 。如果子女不是出於“辱”的心理,那就會感到委屈,以後就會減少與家長的交流,心裡對家長產生芥蒂。

二、孩子在叛逆期往往情緒難以控制,言行過激,這是生理現象。這就要求家長充分理解,正確引導,待孩子冷靜後再做交流。

三、如果孩子經常如此,應考慮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疾病。必要時可考慮去看心理醫生。

四、看看子女對家長不恭敬是一慣的還是偶然的。前者需從生活環境、經常接觸到的人等方面查找原因,後者是一時犯混,可通過引導教育的方式解決。

五,孩子畢竟是孩子,各方面都處於發育期。家長要給孩子思考和悔過的機會,絕不能給孩子下不好的結論,那會把本來可以挽救的孩子推向另一面。

六、家長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常與孩子交流其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孩子就會減弱對家長的抗拒心理,有事就會願意與家長交流。家長才能進一步瞭解孩子心理,做正確引導。

六、家長要反思自已言行有無不當之處。如果錯了,也應以適當的形式承認、糾正錯誤,起到表率作用。

處理好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事關家庭和睦,社會和諧,這是每個家庭都面臨課題。我們要妥善處理,使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快樂安心。


元春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1 人曾說:慣子如殺子!養了孩子不去管教他,不讓他明白人情世故,在奮鬥的年齡選擇安逸,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和同齡人相比,自己再人脈,財力,各方面達不到自己想要滿足的程度,就怨天尤人,責怪父母。從此,頂撞父母、不尊敬父母的情況常有。我老家的親戚來曾說過,他們那裡甚至出現打爹罵孃的情況。

2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起碼規範,在生活中不會孝敬父母的人,在社會上就不會寬容別人。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孝順父母是非常重要的。

3我們都知道,

愛,不分貧窮貴賤,

善良,也不分貧窮貴賤,

尊嚴,更不分貧窮貴賤,

孝順,不分年齡大小,

4父母去看望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的時候,可以帶上孩子一同前往,讓孩子親眼看看父母是怎樣孝順父母的。

5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父母在與自己的父母相處的時候,一定要真正做到關心照顧、體貼入微。你只有做到對老人發自內心的尊敬,才能讓孩子有所體會,並牢記心頭。

6年輕的媽媽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稱呼婆婆“老東西”,總有一天,你的兒媳也照貓畫虎學習你的樣子,這不就行成了——以欺人之道,還之欺人之深嗎?所以,我理解是辱罵父母的未成年人,父母該怎麼辦?要教育!這也是溺愛惹的禍!養不教父之過!還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