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納斯達克上市,5年成電商龍頭,這個神話只屬於它

在中國的電商平臺,有一個創業神話,只屬於“拼多多”!

說起它目前在國內電商界的成就,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今年發佈的《2020胡潤全球少壯派白手起家富豪榜》中,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財富增長20%,以1260億元的財富名列第2,成了中國40歲以下最富有的人。

但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原因和真相嗎?


拼多多神話般的發展速度

2015年9月,電商平臺拼多多APP正式上線。

2016年2月,即上線半年後,單月成交額突破1000萬。

2016年10月10日,平臺週年慶活動單日成交額突破1億。

2018年7月26日,成功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發行價19美元,市值240億美元。

2018年8月31日,拼多多(PDD)公佈首份財報,本年度第二季度收入增幅達到2489%。

2019年9月7日,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佈2018年度百強名單,拼多多排名第3位。

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在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平臺活躍用戶數量達到6.28億,單季度新增4000多萬,持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其全年,銷售總額高達10066億元,成交額突破萬億大關,較上一年大幅增長113%,同比2019年第一季度數據更是多出1.85億。

2020年5月12日,拼多多市值已經達到了692.59億美元,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美上市公司前五。

這樣的發展效率簡直堪稱是坐火箭一般的速度了!


還記得拼多多初創之際,互聯行業的競爭本身已經白熱化,更何況是電商行業。那時候的電商界有數座大山:排在第一位的是阿里系的各個平臺,第二位的就是京東商城。

在多重觀點認為:競爭已經相當激烈的時候,拼多多依靠著企業的最初理念,換來了所有人的關注。

它專注於B2C模式,通過“拼單”形式來吸引最初的客戶,通過發起與朋友、家人、鄰居等拼團鏈接,以更低的價格,幫大家購買優質商品。

拼多多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匯聚多人力量,用更低的成本買到更好的東西,體會更多的實惠與樂趣。

它的活動模式也形成了以分享、溝通、砍價等方式的推廣理念,最終將網購電商的市場天平打破,得以擁有一席之地。

靠著這樣的策略,拼多多開始悄悄蠶食原有電商市場,隨著國內電子商務體量的逐年增加,漸漸帶動了公司盈利的增長。


3年納斯達克上市,5年成電商龍頭,這個神話只屬於它

近十年來,隨著信息產業與物流行業的發展,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在內需較為旺盛的條件下,中國電子商務體量穩居全球首位。

據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電子商務交易額僅為3.7萬億,但截止2019年已達到34.81萬億,連續兩年超過30萬億,同比增長10.05%,保持強勁增長率。

農村網絡零售是在2015年初露頭角,當年雖然僅有3500億,但未來幾年隨著惠民、脫貧攻堅政策的堅持執行,每年都擁有爆發式增長,2018年已經達到了1.37萬億。

而拼多多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反應遲鈍的天貓、京東終於覺醒

在拼多多真正崛起前,天貓京東絕對是“電商B2C”(商家對個人)的絕對強者。他們擁有嚴格的保證金制度、審核制度等。拼多多想在高塔林立中脫穎而出,實在難上加難。

無論網購任何商品,淘寶都會首先推天貓商家,京東也會推薦自營與官方旗艦店。這就是所謂的“直通車廣告位”——搜索關鍵字可將商品鏈接推送到置頂位置。

大部分消費者無論移動端或是網頁端,都會優先選擇排名靠前的商品。鏈接可導致點擊量高、曝光率高、易獲單等好處,但也造成了個人、中小商戶店鋪不得不降低價格、降低利潤,靠刷單等非良性循環措施來勉強生存的弊端。


拼多多正是給這類商戶又開闢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平臺剛成立時,拼多多還不及唯品會、1號店等電商。此時的它,還只是一顆小小的幼苗,阿里和京東對它根本沒放在眼裡,所以也並沒有過度關注。

對於阿里和京東來說,這樣一個小公司,即使有一些小商戶在拼多多平臺上發展,對它們自身業務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也正是因為這種想法,阿里和京東錯失了最好的打壓機會。

往往被忽略的野蠻生長才是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就這樣,拼多多在角落裡悄悄開啟了狂奔模式。

直到2019年,京東和阿里才意識到,危機已經來了!終於,它們開始做出應對和改變。

2018年中旬,京東開始推出京東拼團。2019年末,阿里開始重推聚划算。

聚划算做了較大的優化,降低了成團人數限制,提高了後臺店鋪要求,用以提高產品質量與客戶體驗。

京東拼團相比前兩者,可稱得上不太成功,這是由京東的客戶群體特點造成的。

3年納斯達克上市,5年成電商龍頭,這個神話只屬於它

拼多多野蠻生長背後的商業邏輯

拼多多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

第一,在於B端(店家商戶)下沉落實到位,總基調符合國家政策。

阿里與京東雖普及到了全國各個地區,可重點仍然是東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群。拼多多則是無差別的接納,之後二三線城市商戶群體成為該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在於C端(客戶消費者)。小編第一次看到拼多多的廣告時,是“全國3億用戶都在使用的購物APP”。可感覺2018年的時候3億人在使用,6億人在吐槽。

還有“北京五環內不用拼多多”等新聞層出不窮,似乎成為了當時社會劃分消費階層的一個利器。

但無論是吐槽還是點贊,總體來說,拼多多的廣告效果是達到了。


為什麼會引起如此大的輿論,背後仍有它獨到的邏輯。

第一,利用客戶來裂變。商品砍價鏈接、分享拼團、免費領現金、藉助微信等其他社交工具,以指數趨勢裂變蔓延……

換個角度看,每一個拼多多的消費者,都成了平臺的推廣人員,這就是拼多多的能力!

原本微信是禁止這種病毒式傳播的,幸虧早期獲得了騰訊的投資,騰訊在前些年放棄了網購電商板塊,對於自己投資的公司當然會適當照顧開一些綠燈。

第二,拼多多的商品價格貼合了國內消費者的理念。在4G/5G即將普及的當下,更多的移動設備,智能手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但仍有一些消費者的收入並不在平均收入之上,或是不穩定。這類人群就不得不對價格更加關注。

第三,拼多多攀上了政策利好,符合脫貧攻堅的基調。

“桃子熟了,不愁賣咧”!如果時常看央視新聞頻道,肯定不會錯過廣告。拼多多在戰略高度上與當前脫貧攻堅的基調十分一致,公司官網並沒有任何商品,也不是一個購物網站,標題欄裡專門有一項“愛心扶貧”。這就是拼多多的戰略眼光。

據媒體相關新聞報道,貴州、雲南、新疆等數個省份的農民,已經通過拼多多平臺開店發佈商品,良好的控制了中間商、物流、倉儲等成本。

而據2016年數據顯示,有農村戶口的人數仍在6億左右,持續運用互聯網平臺與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讓“市場下沉”從而帶動基層經濟。這種發展模式目前存在很大潛力。

第四,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公路、鐵路的網絡建設完善使得交運物流產業進一步發展,可送達的區域覆蓋面更廣,也使得較為偏遠地區的商家訂單得以時效保證的達成。

3年納斯達克上市,5年成電商龍頭,這個神話只屬於它

正是這種種原因和邏輯,拼多多才有了如此顯赫的成績,書寫了一個從小公司蝶變成大企業的傳奇。

目前,拼多多的股價從發行價的19元,到現在,漲幅達3倍有餘(2020年6月3日68美元每股)。用戶數量也已經達到了6.28億。

它的市值幾乎已經與京東並駕齊驅,在美國上市中概股電商板塊也已經擠進了前三位置。

如今,“後浪”拼多多已經飛速崛起!作為“前浪”,京東、天貓該如何應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