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入學前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你是否和我一樣?對於初為人父的我們來說,怎麼樣去教導培養孩子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困難,很多時候我們感到力不從心,面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感到無能為力?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生中最大的投資,我們都渴望他們能贏在起跑線上,但對於孩子各個階段所發生的問題是讓我們很頭疼的事情,我也是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所以呢自己花了很多時間、經歷還有金錢去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和方法,那麼從今天開始呢,我會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所學到的和領悟到的知識,希望我說的能為大家在育兒道路上解決一部分困擾,讓我們共同學習和探討,去成為一個受教育的超級奶爸。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入學前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我們都知道理論雖然有很高的價值,既然理論來源於實踐,必然要反過來更好地指導實踐,所以呢,幫助更多的人,才更有價值,雖說養孩子過程中的焦慮來源數不勝數,但是我們所有的父母在教育中最大的焦慮來源一定是孩子的學業表現,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成績。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今年3歲,那麼還有3年他才會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之後的12年,他將一路在小學和中學學習12個年頭,才會參加高考、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一條單行線,沒有回頭路、也沒有後悔藥。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入學前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這是一個馬拉松式的漫長經歷,你要怎麼做才能幫到孩子獲得更好的成績呢?畢竟,儘管當代社會有越來越大的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張好大學的畢業證依然是進入職場的重要入場券和敲門磚。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們,都是從孩子上了小學、甚至是上了小學好幾年之後,恨不得等到成績開始不盡如人意了,才開始想該怎麼幫助孩子提升成績。可是,你覺得是事到臨頭才想解決方案效果比較好,還是未雨綢繆、有條不紊地提前做好準備和鋪墊,效果更好呢?

很簡單,如果你想讓孩子在上學之後成績好,在6歲之前,應該怎麼做?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在學校裡的學業表現?是智商?方法?還是習慣?但是真正的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其實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4大因素主要有: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理解力、意志品質。這四個因素,在6歲之前培養,操作起來難度低、效果好。這四個因素,學習動機和學習習慣這兩個概念大家一定很熟悉,但是理解力和意志品質這兩個因素卻是大多數爸爸媽媽不知道的,也就被忽視了。因此,我們就從你可能忽視的兩個因素開始講起。比如,能力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沒有影響?當然有。但是在能力層面上,對於孩子的學業表現產生巨大影響的,並不是像“智商”那麼大的詞,而是一個看起來毫不起眼,可能會被人忽視的能力,就是

“理解力”。絕大部分孩子,從上小學開始,上課聽課效率是極其低下的,這一點可能遠遠超乎很多爸爸媽媽的想象。

學習是漫長的持久戰,一時的輸贏在所難免,只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才能讓我們的孩子能夠不斷乘風破浪。意志品質幫助孩子能夠獨立、具備堅持不懈的精神,能夠調節好情緒,抗壓受挫,在這一點上爸爸媽媽們的作用十分重要。

習慣這個看似簡單的詞,實則有非常深刻的心理學含義。就學習習慣而言,四個環環相扣的學習習慣包括:

  1. 注意力集中的習慣
  2. 閱讀的習慣
  3. 思考和寫作的習慣
  4. 反思和總結的習慣

這四個習慣有的是入學前就要培養起來的,有的是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完成。

學習動機雖然很多家長都不陌生,我想分享給你的,卻有很多地方有些反常識:比如,學習動機的源頭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叫做好奇心,而孩子的好奇心卻往往會被爸爸媽媽無形中破壞掉。比如,興趣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興趣和學習結果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比如,為什麼有的孩子一次考不好,下次就能再考好?有的孩子就不行?比如,你是不是知道,目標設定和目標管理是所有好學生的秘密武器?成為頂級學霸確實需要一定的天賦,但是如果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學,其實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理解力和意志品質,每個孩子都應該能具有不錯的學業表現,更重要的是培養出終身學習的能力。

孩子從6歲上小學到22歲大學畢業一共18年,但是進入職場之後有將近40年。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孩子在職場和生活中取得成功、得到幸福的重要保障。

總而言之,後續的文章我會和大家分享我所學到的方法,幫助你在孩子上學之前,為他未來取得更好的成績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