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們不畏浪跡天涯,走出去才明白什麼才是最放不下的牽掛

年輕時總覺得天地很寬,世界很大。被父母呵護著的孩子總想離開父母憑自己的努力去感知這個世界。所以義無反顧地離開父母,離開家鄉。躊躇滿志地想活出自己不一樣的亮色。可是隨著離家的腳步越來越遠,才漸漸明白"牽掛"這個詞的份量。

當我只身離家幾千裡,一個人去奔波闖蕩,國內國外的忙碌,經常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的時候,我沒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在那些忙碌而充實的日子裡我找到了自己。但是當我在離家一年後再回家時,卻再也見不到最疼愛我的爺爺的時候,我第一次後悔不已。只是因為我的好強,我不願意大學畢業後還給家裡增加負擔,我不想一輩子依賴父母,所以當爺爺小心翼翼地道出他的不捨得時候,我真的沒有意識到,那竟然是永別。如果我知道,我會放下所有,也要陪在爺爺身邊。

又一年過年前,離家多年的我莫名其妙地特別想家,想媽媽,從來沒有那麼牽腸掛肚。本來沒有計劃回家過年,卻在年前熬不住對媽媽的想念,到處託朋友買黃牛票,我一定要回家。到家之後卻看到家裡空蕩蕩的。爸爸才告訴我,媽媽因為腦梗住院,已經半邊身子不能動。我如遭雷擊,我才知道,那幾天我為什麼會那麼心緒不寧,為什麼會那麼想念媽媽,那是親人之間的心靈感應。就像爺爺生病時,即使家裡瞞著我,我對他也是特別地牽掛,總想聽到他的聲音,確定他好好的,上班時間一次次跑出公司給家裡打電話直到聽到他的聲音才安心。因為那是血緣,無論走多遠都能感應得到。這次一向身體健康的媽媽,卻突然之間倒下了。我又一次為自己的遠離後悔不已。那時我已經在遠方有了自己的家,有了需要照顧的孩子。

這一次疫情,雖然和爸爸媽媽電話不斷,但是擔心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從來沒有這麼密集的通話頻率。哪怕聽到一點風吹草動,我們也必然會給對方打電話,只是為了確認對方一切安好。囑咐了再囑咐,叮嚀了再叮嚀。只恨自己離他們太遠。我又一次感到後悔,如果不是當初的那個決定,我不會在這個時候遠離父母,不能守在他們身邊,陪他們一起度過這段焦慮難熬的日子。哪怕每天幫他們買個菜聊聊天也好,也盡些力所能及的孝道。可是,我卻在千里之外的他鄉,讓他們牽掛。

他們擔心住在大城市的我們是否還有食物,經過三年自然災害,捱過餓的爸爸媽媽總是擔心我們在城市裡沒有存糧。七十多歲的爸爸甚至打算回到農村把多年沒種的地種上,為了我們在不得已時能有糧食吃。每當我心疼他們不讓他們回去時,爸爸總是悠悠地說,你們都沒經過那個年代,不知道捱餓的滋味。讓人聽著心酸。

而我則是擔心身體已經恢復得差不多的媽媽一個人下樓散步安不安全,他們有沒有不聽勸頻繁地下樓,媽媽有沒有礙著面子又跟熱情的阿姨聊天。所以,每次電話必然叮囑,儘量少下樓,實在悶就在天氣好,人少的時候,戴好口罩下樓。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少聊天。羅裡吧嗦的,每次都把媽媽說得不耐煩。

眼看著熬過了最難熬的幾個月,沒想到又因為境外輸入,家鄉成了重災區。我好不容易稍稍放下來的心又提了起來。可以說,每一天都是在擔心和焦慮中度過的。孩子還小也是升學的關鍵時期,我擔心父母卻分身乏術。對於遠在家鄉的父母,我除了打個電話,什麼也做不了。

父母在不遠游。我們往往在明白了這個道理的時候,卻因為生活的牽絆而無法回頭。青春的崎路需要每個人必定都要走一遭才能明白那些老生常談的道理有多才戳心。我從未後悔過憑自己的力量來打拼,但卻因沒能在老人需要的時候守在他們身邊而內疚不已。

父母故土難離,每次都好說歹說他們才能勉強來我家住一段時間。我知道他們不肯長住,只能儘自己所能,給他們每天變著花樣的做各種好吃的,給他們約三甲醫院最好的專家做各種能想到的檢查和全身體檢,抽盡可能多的時間來陪伴他們。可老人不習慣南方的氣候,每次都住不久。拗不過他們,每次離別都揪心地難過。

生活沒有重來的機會,人的性格決定了生活中的很多選擇即使重來多少次還是會重複之前的決定。只是我在想如果能夠重新選擇,我會離父母近一些,再近一些。

年輕時我們不畏浪跡天涯,走出去才明白什麼才是最放不下的牽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