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上市公司如何“解渴”?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

在全球經濟增長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經濟金融發展面臨較大挑戰的大環境下,如何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更高效、更直接的融資和補血作用,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備受各界矚目。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企業資金壓力陡然上升。相關部門多次表示,要大力支持各類企業度過疫情難關,而資本市場提高新股發行及再融資效率,被視為緩解資金壓力的重要抓手。

2020年2月14日,證監會正式發佈優化主板、創業板再融資系列配套政策,在融資規模、發行對象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優化改革,落地時間和部分修訂均超預期。

疫情之下上市公司如何“解渴”?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41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39家企業獲得通過,IPO通過率95.12%,較去年同期75%的過會率有所上升。

此外有專家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可否以市場化原則建立風險共濟救助基金 積極援助受困企業,借鑑2018年為緩解股權質押風險採用的紓困基金模式,通過市場化手段對流動資金困難的企業進行救助。二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市場化優化配置、重組整合資源的重要作用,激發經濟主體的活力、價值再發現和資源配置優化。

疫情之下上市公司如何“解渴”?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資本市場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業內人士呼籲,對內幕交易、抽空上市公司資產等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監管上要更加嚴格防範並依法懲治。

如何幫助上市公司抗疫“解渴”,財經評論員王超認為:

疫情之下,證監會出臺的再融資新規從拓寬發行對象,縮短融資間隔,降低發行底價等多個維度為紓解企業資金鍊緊張做出了積極貢獻。

疫情之下上市公司如何“解渴”?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2個月來,274家上市公司發佈或修訂定增預案,預計募資合計超過44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0%。

疫情之下上市公司如何“解渴”?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如果說央行的流動性寬鬆和減費降稅是第一階段為企業短期停擺提供速效救心丸,那麼現在隨著我國進入逐步復產復工的第二階段,我們要為企業解決的則是需求萎縮,回款不暢導致的貧血。為此作為資金配置效率更高的資本市場理應承擔更多責任。

具體怎麼做呢?

疫情之下上市公司如何“解渴”?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加速審批

首先在審批上,應該瞄準全球產業鏈上具有重要地位,但短期沒有辦法正常經營的企業加快IPO及再融資的審批速率。

疫情之下上市公司如何“解渴”?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優化制度

另外,在制度的優化層面,能挖掘的還應儘量挖掘。比如,雖然再融資新政對非公開發行的條件,做出了全方位的放鬆,但在發行可轉債上,仍然有文章可以做,比如,原來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需近3年盈利,且淨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上,而目前疫情之下,在保障公司的償債能力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放鬆財務的盈利指標,以此方便更多企業通過發行可轉債融資補血。

疫情之下上市公司如何“解渴”?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齊心協力

第三,為了解決資金提供方的後顧之憂,再融資的制度改革已經給出了非常友好的姿態,與此同時,公司的控股股東們,是否也能多擺出一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姿態呢?比如承諾延長禁售期,或者直接增持自家公司的股票以給予市場各方信心呢?

此外,關於政策的支持,我們是否還可以有更多猜想,比如,既然註冊制的全面推行是大勢所趨,那麼是否可以在再融資市場率先推行?讓市場充分定價,同時完成市場化改革和給企業紓困的雙重目的。

疫情之下上市公司如何“解渴”?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最後是操作建議:投資者在關注再融資推進節奏時應關注市場資金的承接能力及券商行業的利好程度。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