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上一年級,有什麼好的託管班能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嗎?

perfect好運來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習性在不同的生活環境的影響和薰陶下,慢慢的越來距離越大。

託管班主要解決的是孩子的安全問題,飲食問題,從安全的角度而言,孩子在範圍時間內,只要完成作業,不到處亂跑就可以了。至於在這個過程裡,是不是能感興趣?集中注意力?認真細緻?知錯就改?善於發問…這些就都忽略不計了。

所以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在於如何定位,而後在於如何引導和落實。這需要耐心需要愛心需要長久的用心。不排除有這樣的託管班開展這樣的服務,但是業精於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還是建議父母本身做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365天進階閱讀力


適合一年級孩子的託管:

1. 正確的教育理念。

一年級,是從“天真爛漫”的幼兒園跳躍至“好好學習”的小學的過渡期。很需要讓孩子在“非教條主義”的模式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書寫姿勢、作業時間規劃、自主思維培養等。

2. 一定的育兒方式。

“教”,孩子可以在課堂上,從任課老師那裡獲得;“育”,一般是在課堂以外獲得。當孩子送去託管了,“育”的角色從家長身上剝離出來一部到託管老師身上,所以務必要了解老師的育兒方式。特別是月齡較小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

3. 均衡的作息習慣。

很多託管都是一味注重作業的完成,稍好一些的可能還會加入“趣味練習”類型的拓展學習,但很多都忘記了孩子的體能練習。在學業以外,也要注重體能鍛鍊,就很完美。

綜上,託管不能代替家長的互動,切勿將一切都寄託在託管老師身上。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家長的言行是影響孩子的第一方式。


TW英閱匯


目前學校裡小學一二年級的作業基本上很少,應該是教育局有規定,不允許在小學低年齡段佈置家庭作業,相對而言,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晚上算是比較輕鬆的。但這個輕鬆也不是所有家庭的現狀,因為除了一些神經大條的家長,看到學校沒作業,晚上就放心讓小娃放飛自我,完全不過問學習外,大部分的家長是很有未雨綢繆思想的,學校裡不佈置作業沒關係,可以去買配套的練習冊哦。

目前小區裡很流行的一個解決方案是送託管班。身邊幾位上二年級小朋友的媽媽們,據說是為了讓自己的嗓子少發炎,讓自己的頭髮少掉點,減少家庭矛盾,把自家娃送入了託管班,學校沒佈置作業沒關係,託管班老師會請家長把需要做的課外練習放入書包,放學會幫助小朋友們複習和檢查作業。現在學校旁邊的託管班越開越多,生意越來越紅火了。託管班的初衷只是為了讓那些下班比較晚,家裡又沒有老人可以幫忙接送小孩的父母們能暫時照管一下小娃,讓娃們五點放學後有個地方可以待著,但最近這幾年的託管班慢慢的演變成了重點為託管作業的託管班,不少的家庭雖然是家裡有老人可以按時接娃,但考慮到小朋友們的作業,還是願意花這個錢給託管班,請託管班的老師輔導把作業做完後再回家。不過看上去在託管班也的確比在家有效率,一般晚上七點半或者八點左右接娃時課外練習或者是學校的作業基本可以做完。

但是送託管班到底能不能達到培養好習慣的作用咧,個人認為是不行的,這最多能緩解家長對於孩子學習的焦慮,對於孩子本身沒有太大的幫助。

如果家長把認真學習,好好做作業這件事情用於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安撫自己的情緒,那孩子很可能會感覺到學習和做作業是一個外來的任務,目的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要,而非自己的。而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感受是很重要的,這個感受會支持我們在一件事情上是享受的還是受難的,會決定了我們願不願意來做這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