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人為什麼要修身?

君子之道:人為什麼要修身?

2020.3.1 今天是我們在一起的第1498天


提起修身,很多人想起的是什麼呢?


正襟危坐的樣子?道貌岸然的樣子?戰戰兢兢的樣子?


NONONO!


君子之道:人為什麼要修身?


修身,是指修養身心,修身的具體行為表現日常生活中就是擇善而從,博學於文,並約之以禮。修身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並不是看了些聖賢書就成為甚至超越聖人了。


修身的本質是一個長期與自己的惡習和薄弱意志作鬥爭的過程,檢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誠心、仁愛、謙卑的情操來祛除掉思想中的雜質,對治那些令我們輕浮、驕傲、自大、邪僻的外因、內因。


仰慕聖賢和成功人士的人格和智慧,細心考究他們為人的結局,開闢出的人生境界,和留給後世的遺產。日積月累,生命的善果就會漸漸成熟,不至於華而不實,所學僅止於口談而無實質了。


君子之道:人為什麼要修身?


以下是關於古人關於修身的兩段話。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兩漢:諸葛亮《誡子書》


白話文釋義: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出自清·鄭燮詩《竹石》


白話文釋義: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君子之道:人為什麼要修身?

修身的過程,有點像生孩子一樣,一開始你會有點痛,但之後你就會體驗孩子的快樂。(雖然我沒有生過孩子,大概是這種感覺。)


在當代社會中,有兩個人物是我很敬佩的。一個是馬雲,參加三次高考,創業三次,經歷過數次危機,打敗N個競爭對手,他一直保持的是樂觀的態度。


君子之道:人為什麼要修身?


另一個是任正非,創業失敗負債,依然不氣餒重新起航。面對美國製裁,女兒被加拿大扣押依然淡定自如,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是堅強。


君子之道:人為什麼要修身?

但當你決定開始修身的時候,你已經開始了成功的第一步。而他們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人格的勝利。


修身很難嗎?不,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可以開始成功的第一步。


獨立意志會讓我們開始掌控自己的命運,獨立人格讓我們可以超然物外,思維方式的擴展讓我們思維活躍,行為方式的塑造會讓我們與眾不同,生活方式的塑造讓我們擁有自由王國。


修身的幾個步驟:


1、意志力

2、人格

3、品質

4、思維方式

5、行為方式

6、生活方式


你是怎麼理解修身的?你有這樣的經歷或感悟嗎?


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我會一一回復的。



君子之道:人為什麼要修身?

君子之道:人為什麼要修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