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LPG“双期”上市具有特殊意义!

当前,正值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原油市场大幅下跌的特殊时期。LPG期货及期权此时上市,也具有了特殊意义。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新冠疫情对石化行业生产复工、下游需求、原料及成品运输等产生了显著影响。

跟随石化产业观察(V.X号:SHCYGC)一起来看看吧。

深度分析:LPG“双期”上市具有特殊意义!

液化石油气期货及期权上市活动现场

3月30日和31日,LPG期货与期权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同步上市。这一事件犹如一夜春风,给正处于悲观情绪中的LPG企业带来了希望,提振了信心。

业内人士纷纷发表观点认为,LPG期货与期权“双期”上市,无疑给LPG市场注入新的希望与活力,同时还将增强我国LPG行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市场变幻 风险时刻相伴

深度分析:LPG“双期”上市具有特殊意义!

LPG主要来源于油气田伴生气和原油炼制副产品,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与化工原料,用途广泛。近年来,我国LPG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PG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大数据信息系统显示,2019年,我国LPG产量4100多万吨,进口量2100万吨,表观消费量6200万吨,按4000元/吨计算,我国LPG市场规模超过2400亿元。

最近,跟随国际油价暴跌,国际LPG价格也下跌了340多美元/吨,跌幅达60%。国内液化气均价从年初的4705元/吨,最低跌到了2600元/吨,跌幅超过40%。

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市场,价格暴跌给国内LPG产业链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和经营压力不言而喻。中国1/3的LPG需要进口,所有进口商、化工厂都有库存或在途货物面临贬值风险。由于缺少风险防控手段,市场突变一下子扰乱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一些企业无奈地表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库存与在途货物一天天贬值,被动地为价格暴跌买单。

LPG销售周期比较长。为了保证稳定供应,通常进口商会持有大量库存或者在途货物。按照传统的销售方式,如价格大幅下跌,进口商或面临巨额损失,或错过高价利润兑现,采购与销售的时间差让企业很受伤。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LPG事业部副总经理卢平浪对此深有体会:“所有LPG进口商以及相关化工厂都有库存或在途货物。在价格快速下跌的市场环境下,这些货物不断快速贬值,企业现金流不断被侵蚀,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巨大影响。”

“LPG价格变化与国际油价高度关联。这波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于LPG行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万华化学(烟台)石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滨表示。据了解,万华化学2019年LPG贸易量接近300万吨,而今年的贸易量预计会达400万吨左右。

冠通期货研究咨询部经理王静也谈到:“对中国的LPG进口商来说,运输在途的LPG会因为国际价格走低,面临较大的货物贬值压力。对生产企业来说,库存跌价也难以忍受,造成经营风险。国内LPG行业传统销售模式经历炼厂、贸易商、储气站和客户等多个环节,如果周转速度不快,这些环节同样面临降价损失。”


规避风险 业界期待已久

深度分析:LPG“双期”上市具有特殊意义!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与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在大商所为液化石油气期货及期权鸣锣开市

对于大宗商品而言,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价格被公认为现货市场的风向标。其价格是众多市场参与者博弈的结果,比现货指数更为公开透明,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市场现状及未来预期。通过衍生品工具,企业可以在市场波动中更好地预测场走势,通过期货和期权交易掌握市场主动权,而并非被动接受价格涨跌。因此,开展标准化期货合约交易是业界公认规避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事实上,LPG产业链企业对LPG期货期权上市早有期盼。

“目前国内LPG行业贸易主体多元,竞争比较充分,产品商品化率高,影响因素多、价格波动大,行业风险管理需求旺盛,业内对上市LPG期货、期权的呼声十分迫切。”在大商所举办的LPG期货期权上市活动中,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线上发表致辞时这样表示,“上市LPG期货期权,对进一步满足石化行业风险管理需要,增强我国LPG产品价格话语权,保障石化产业健康稳定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LPG期货、期权在为能源行业稳健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有益于完善我国能源市场结构、助推能源市场化改革。”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刘贺明也提到,目前LPG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作为城市燃气的重要气源之一,LPG承担保障供应的社会责任,而市场化定价带来的价格波动给燃气企业运营带来不确定性,燃气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他认为,LPG期货和期权品种的上市适应了我国城市燃气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将为众多燃气企业提供实时有效应对市场风险的工具,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下游燃气行业整合、完善城市燃气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对增强我国LPG领域的定价影响力和国际市场议价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

在我国LPG期货期权上市之前,国内有些企业也曾用国际期货交易来对冲风险。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它也是中国最大的跨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及服务企业之一。卢平浪表示,在大商所上市LPG期货之前,为了对冲市场风险,中国燃气公司也曾参与LPG国际期货市场交易,其交易对手有国际投行、跨国贸易公司等。但因为国际市场价格并没有完全考虑中国市场因素,很难真正实现管控风险的目的。

国投安信期货能源首席分析师高明宇谈到,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差异在于,我国国产气以混合气为主。与外盘衍生品标的物纯气在品质和用途上有所不同,我国上游炼厂和下游燃气企业难以运用外盘衍生品满足其风险管理需求。“目前大商所上市对标国产混气的LPG期货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国内市场参与者提供更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高明宇表示。

卢平浪表示:“国内上市LPG期权和期货意义重大,不仅给中国的生产商、进口商控制价格风险、稳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风险管控工具,同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公开竞价交易,可以引进更多机构、公司参与期货交易,发现价格,分散市场风险,为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抗疫冲跌 上市恰逢其时

深度分析:LPG“双期”上市具有特殊意义!

当前,正值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原油市场大幅下跌的特殊时期。LPG期货及期权此时上市,也具有了特殊意义。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新冠疫情对石化行业生产复工、下游需求、原料及成品运输等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近期疫情蔓延冲击全球经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对相关国际金融市场和现货行业造成明显冲击,LPG产业链面临着市场供需调整、产销两端价格波动等风险。此时上市LPG期货及期权可谓恰逢其时,为LPG企业抗疫复产、对冲油价跟跌风险提供了新工具。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实体企业普遍面临库存高、销售难、产业链运转不畅、原料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风险陡然增大。疫情让大家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市场越有不确定性就越要管理风险。期货市场可以为抗击疫情、推动复工复产、稳定企业生产经营贡献“期货力量”。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LPG消费国和进口国,LPG期货期权交易无论什么时间节点上市都是好事,都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的表现形式。而这次LPG期货期权上市的时恰逢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价格大幅波动的时点,就更具特殊意义。”卢平浪说到。

中石油昆仑能源LPG销售部副总经理张尔嘉也认为,此时“双期”上市,可为LPG企业对冲市场风险提供新的手段和工具,为企业抗疫复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本土价格 提升国际地位

深度分析:LPG“双期”上市具有特殊意义!

近年来,我国LPG进口依存度持续走高,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进口国,但却缺少与贸易规模相匹配的国际价格影响力。由于苦于没有统一权威的中国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只能看外人脸色。

长期以来,LPG国际贸易主要参考沙特阿美公司月度合同价格(CP)、远东价格指数(FEI)和美国蒙特贝尔维价格(MB)等。这些衍生品市场均以美元计价结算,在市场流动性、境外交易便利性上都给国内企业带来了难度。

CP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每月底对外公布的下个月长约客户提货价格。我国目前进口LPG中,90%以上是以CP计价的生产商,占国内市场供应量的1/3。以CP为标杆,就意味着以一个固定值覆盖全月交易价格。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定价方式,显然不适合我国LPG市场。但国内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相对公允的市场定价体系。作为主要的LPG生产企业,国内各个炼厂都是根据自身库容情况以及对供需关系和后期行情的预测进行报价。即便是参考CP等国际价格,也因为价格标的不一致而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国内实际情况,造成国内价格体系的混乱。

“国内价格是随市场不断变化的。只采用覆盖全月交易的固定价格交易,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敞口风险,不利于企业稳定经营。”卢平浪表示。而大商所推出的LPG期货与期权以我国市场为基准,反映的是国内市场整体供需状况,价格以华南市场为基础,涵盖整个沿海地区,为中国LPG的销售、采购价格定立了一个中国标杆。“公开、透明和连续的价格在帮助企业廓清价格迷雾的同时,也会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话语权。”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卢平浪也对我国LPG期货市场寄予了希望。他表示:“我们相信以中国整体液化气市场为基础发展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LPG期权与期货,会兼顾国际供需行情和国内产销情况,通过连续、透明的交易,整体反映北亚液化气市场行情。有了中国自己的LPG期货期权市场,企业就可以借助这一工具对冲价格风险。同时,期货市场还可以引进各种机构、公司参与期货交易,发现价格,分散市场风险。”

东证期货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金晓表示:“LPG期货合约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我国现货市场运行特点。这次合约交易单位定为20吨/手。按4000元/吨计算,一手合约价值80000元,最低保证金4000元,合约价值规模适中。合约最小变动价位定为1元/吨,相当于合约价值的万分之2.5,这样就保证了合约的流动性。另外,交割品清晰精准地定位在民用燃料气。未来期货价格有望与现货价格形成有效联动,有助于形成符合中国市场实际的价格发现机制。”


“双期”同步 学打组合拳

深度分析:LPG“双期”上市具有特殊意义!

此次LPG期货与期权首次联袂上市是大商所一次大胆的创新。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LPG期权与期货同时上市,不仅提高了新品种上市效率,而且为市场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避险工具和策略,有助于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充分发挥衍生品市场功能,支持我国能源行业防范风险、转型升级。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商品期权可以实现保险、增强收益和波动率管理等功能,与LPG期货及大商所场外综合服务平台等形成合力,为市场提供丰富的交易策略和灵活的套保工具,在降低市场运行风险、优化投资者参与结构、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满足精细化和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LPG“双期”,不少企业表示要尽快摸索和积累套保经验。有企业表示,面对价格下跌风险,希望可以进行做空套保,但直接做空又担心价格波动中的追加保证金问题。如果直接买入看跌期权,遇到下跌行情还需要付出比平时更高的权利金成本。

“这种情况下,进行期权与期货的组合,就可以帮助企业匹配更多的预期场景。”王静说。在王静看来,如果企业整体看空后市,同时又担心价格反弹,则可以尝试利用期货空单进行套保的同时,买入看涨期权,给企业的套期保值买一份安心。当然,如果企业认为买入看涨期权的权利金成本较高,为了降低套保成本,同时又认为反弹幅度不会太大的情况下,还可以替换为卖出期货的同时卖出看跌期权。

“若企业对于期权的运用更加熟练,还可以构建更多适用于不同预期的期权+期权,或者是期货+期权、现货+期权等多种组合。”王静称。

“在具体的操作中,现货企业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只参与交易还是会涉及交割业务。如果要参与交割业务必须有危化品经营资质,而且资质范围中要有LPG这一项。其次是要明确自己参与期货市场的目的,是进行套保业务管理风险还是期现套利获利,并根据自己业务模式建立对应的风控制度和头寸组合。”高明宇表示,对于要同时参与期权与期货交易的客户,要注意两者在合约设计上的差异。


交易活跃 打开套保空间

深度分析:LPG“双期”上市具有特殊意义!

大商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LPG期货上市首周,超过3.1万位客户参与LPG期货交易,成交量95.5万手(单边,下同)、日均持仓量2.71万手,首周日均成交量、持仓量较上市首日分别上涨了98%、106%。

相关人士指出,综合首周市场表现来看,期货价格波动合理,有效反映了市场预期和供需变化。市场各方理性、积极参与,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为企业套保避险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交易空间。经历了一周的国际原油价格大起大落,客户参与期货交易和避险意愿越来越强烈。

徽商期货研究所刘娇对首周期货走势进行了分析:受国际油价维持低位运行以及海外疫情的影响,LPG期货上市首日期货价格大幅低开,主力合约2011开盘价2350元/吨,较基准价下跌近10%。随后震荡走高,3月31日以来期货价格反弹。一方面是出于估值修复的逻辑;另一方面,当日沙特阿美公司公布了4月CP,丙烷230美元/吨、丁烷240美元/吨,高于此前205美元/吨的预期,增加了市场信心。此外,近日利好消息促原油价格回升,带动LPG价格上涨,基差不断修复。

“从价格走势看,LPG期货上市后行情变化符合基本面和市场预期,价格发现功能逐渐有效发挥。从交易规模看,市场活跃度良好,生产企业和投资企业均有参与。”刘娇说。

期权方面,LPG期权上市首周在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流动性不断改善。截至4月3日,LPG期权累计成交18686手、持仓量5705手。其中,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成交量分别是9289手、9397手,持仓量分别是2938手、2767手。首个交易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量、持仓量较首日分别上涨37.4%、172.6%。日均成交、持仓分别占标的期货的2.5%、16%。市场人士认为,持仓量占标的期货比例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行情下企业对利用期权工具开展风险管理的强烈意愿。

.......................................................

本文系石化产业观察独家发布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作者:李闻芝

图片来源:大商所提供及网络

本期编辑:归归、小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